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平衡好学习与生活的天平

2023-12-11     浏览(95)     (2)

近日,西安一女大学生为备战考研,在脚踝处佩戴电击手表,设置闹钟提醒自己早起,睡12小时醒来后发现自己被电伤。此事件一出,引起人们热议。有人认为这位女生的有“悬梁刺股”的精神,值得提倡;还有人认为,这位女生过于极端,带有“自残”性质,不值得大肆宣扬。那么这位女生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吗?在当今学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怎样平衡学习和生活?

如今,人们为了提升学历已越来越“卷”。《2023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474万人。在各大高校中,虽然已过凌晨一两点,但是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处处都是拼命备考的考研人。诚然,对于那位女生来说,使用电击手表来刺激自己的方法可能不太妥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女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值得肯定。可是学习需要制定计划,努力也要讲究方法,如何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找寻一个平衡点,循序渐进调整生活作息来稳步提升学习效率。

考研本身就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是一场“拉锯战”。为了取得这场“拉锯战”的胜利,不少同学为此而熬夜,甚至使用一些激进的方法去逼自己学习,很容易一下子“用力过猛”。培根曾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与驳斥,亦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机械性的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计较每次做试卷的一分得失,把考研作为头等大事而废寝忘食、与世隔绝,整天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这样很容易忘记回归生活。学习与生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贯通。当你游览至橘子洲头,才会真正领略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意境之美;当你在大学城中用英语流利的同外国友人对话,才会意识到这门语言的重要性;当你走近各地的大街小巷,才会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在走近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那些书上晦涩的诗句、模糊的概念、难懂的公式都变得鲜活起来。所以,学习本身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面对它。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过:“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这也提醒我们,不管在考研过程中还是日常学习中,要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在艰难的备考途中,既要注重学习效率,也不忘将自己回归到生活中,关心时事,放松心态。在学习这条路上,大学生并不需要一些“残酷”的方式去刺激自己,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不骄不躁、循序渐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考研也不应该成为打破学业和生活之间平衡的铁锤,在紧张的考研复习过程中,也需要思想上的解放、综合素质的提升,让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学生记者 杨荣韬 罗晓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