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1958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是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厚重的历史传统和人文底蕴。学校始终致力于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近年来,在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构建全过程的学业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理念引领,树立应用型人才评价观
学校坚持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与学生全过程学业评价体系构建深度融合,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等均以学生为中心,将关注学生能力达成、实时反馈、持续改进纳入学生学业评价的全过程。学校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教学工作改革的意见》《泰山学院关于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文件,以“培养全面发展、开放创新、服务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探索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过程强基,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
(一)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在对应用型人才学业评价方面,学校侧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完成学生毕业目标达成度评价。《关于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规定的所有环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考核合格,才算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符合毕业要求。
(二)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学校构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定期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优秀学生评选办法等,开设50余门创新学分课程,制定专门针对促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关于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等,以双学位、主辅修等形式为主体,通过开放游学、学分互认、学位互通等合作方式,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社会满意度的学生全过程评价体系
学校实施项目化人才培养,组建校企合作创新团队200余支,学生社团100余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师生研究团队等途径将学生纳入项目研究全过程;指导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创新创业竞赛,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持续对接岗位需求,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人文社科类、理工艺术类实践学分占比分别不低于20%、30%;持续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跟踪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情况并协商企业填写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对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充分了解,通过企业反馈的意见完善后期的培养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更大程度适应社会。
三、数字赋能,构建全场景智慧评价平台
(一)建设基于OBE理念的全场景智慧评价平台
学校通过数字平台打造了“一条主干、两个中心、三条自动化生产线”,覆盖了教学与评价各方面。从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学业预警等宏观要素到课前课后、实习实验、目标评价等具体要素,实现了由简单粗放到科学设计、精细监控、合理评价的跨越。建设智慧化考试中心平台,对15个专业进行智慧化考试设计、实施、监控和评价。完成了试卷设计、试卷审核、在线阅卷、过程监控、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了300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科学评价了教学质量,与教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双向流动,打破了信息“孤岛”。
(二)数字赋能使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了相互支撑
学校全场景智慧教学平台将教育全环节进行了系统科学串并联,相互印证,互为支撑,使15个专业的学业指导、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有了具体的建设、监督和评价标准,能够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同时通过对平台内各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改进了教育中的潜在问题。通过智能化评价模块,实现了15个专业的教学全过程监控,真正达成了“信息化教学基本单元控制+全过程AI评价”的培养目标。
四、工作成效
(一)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学校对标建设要求,推动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立项省一流课程13门、校一流课程86门,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平台等上线课程217门,制定课程思政方案2000余门,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等12项,编著教材20余部,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二)人才培养再立新功绩
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性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励238项、省级奖励1569项。学校建立了“双百青春建功团队”与校企合作创新团队300余支,推介42名团干部到泰开集团、石横特钢、特变电工等泰安市“双50强”企业参与就业帮扶,共结对114名学生,顺利就业106人。
(三)数字化赋能成效明显
聚焦数字化转型,学校以“校园大脑”为核心建设了5G双域专网、超融合数据中心、15个核心应用系统、信息化服务流程达117个;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多功能智慧教室等207间;获得山东省信息应用优秀案例6个,连续三年获批教育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