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通市八一小学 - 《田园牧歌》

遇见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美好

——读《跟着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作者:南通市八一小学  秦莹玉    
2023-01-10     浏览(105)     (0)

这篇文章介绍了陈静静博士所著的《跟着佐藤学做教育》,她提炼了佐藤学教育思想中适合中国教师的部分,帮助教师寻找实践佐藤学教育思想的途径。书中主要探讨了课堂倾听、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以及在课例研究中建立新型的同伴关系。作者认为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态度和细心呵护每一棵幼苗,这是教师的幸福。


《跟着佐藤学做教育》是陈静静博士所著,主要是提炼佐藤学教育思想中适合中国教师的部分,并结合作者在教育科研实践中的思考帮助教师寻找实践佐藤学教育思想的途径。书中既有理论探讨,又有读书笔记,还有教学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学习、践行佐藤学教育思想寻找最佳切入点。

一、原来倾听是如此不简单

佐藤学常说:“有人认为教学是说话的艺术,其实不然,甚至恰好相反,教学其实是倾听,教师要放慢语调,放低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到每个孩子的声音,倾听到他们对求知的渴望。”“善于倾听”是保障所有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机会的基本要求,而本书中陈博士用很通俗的语言和案例向我们解读了佐藤学如何构建课堂倾听关系的。

1.连绵起伏的“气息”

现在,我们大多数教师可能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却对教学开始之前教室中的气息没有太多的在意,但这可能是后面是否有生成性学习的致命一环,佐藤学教授提倡的是一种安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这种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连绵起伏的课堂气息,是他们继续期待和渴望课堂学习的保障。

2.在倾听中建立关联

佐藤学一再强调,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意味着在如下三种关系中接纳发言:一是该发言是文本中哪些知识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学生的观点所触发的;三是该发言同该同学自己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

教师在课堂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发言理解、微笑和接受,并能听出孩子发言的意义,把孩子的回应联系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切入口,成为课堂知识理解的主旋律。这对于构建倾听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3.与学生同一个高度“倾听”

“倾听”学生的说话内容再加以解说、补充、评论,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实际上是站在学生的上面俯视学生、审视学生,并不能与学生真正产生共鸣。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同一个高度“倾听”,除了听内容,还要听心声、心情。这样的“倾听”才是比较全面的。

二、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

我们老师一直不断地上课、听课,走过很多课堂,当然肯定各有各的精彩,有时也会不尽人意的缺憾。陈博士将当下的课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课堂是这样的,上课不到十分钟,你能马上可以分辨出“优等生”,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会给上课或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往往思路清晰、词汇丰富,能解疑、善总结、会纠错;当然如果是公开课的话往往会引发阵阵喝彩。另一类课堂则恰好相反,一节课下来,到底谁是所谓的优等生,谁是所谓的后进生,学生各个自信、密切合作,他们虽然见解不同,但是从教师的反应看,似乎每一个答案都十分有意义,让学生注意到每一个答案的精彩之处。这两类课堂,你会为那种叫好?相信大家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前者是少数优胜者与绝大多数失败者的角逐,而后者我们看到了所有的人受到了公平的对待,他们平等的参与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少数人的优胜和多数人的共赢,答案十分明了。合作共赢的需要的是左先生所倡导的润泽而和谐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来源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

三、在课例研究中建立新型的同伴关系

在过去我们培养新教师的方式主要依靠师徒结对的“传帮带”形式,当然这种同伴关系有利于新教师迅速度过适应期,但是不利之处就是很难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的壁垒。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陈博士主张依托时下流行的课例研究,来构建参与者之间新型的伙伴关系。参与课例研究的人除执教者外,其余都是课堂观察者,参与者与执教者不再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观察者对执教者的建议是在观察记录基础上形成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判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研究者,在相互倾听中寻求对教学现象的多样认识和改进策略。

读了《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对我们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名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