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报》

在深秋,与南农菊花相约

2023-11-15     浏览(107)     (0)










菊花三百六十种,处处名园花不同。走进菊花展厅, 各式各样的菊花便映入眼帘。 “玉骨凝寒”“折缨强楚”“彩胡雪娇”等花名诗意盎然,展现了中华古典诗词文化的魅力;“南农金珠”“南农冰洁”“南农小粉庐” 等切花菊品种新颖独特;更有各种造型生动的花房、花车,引得游客纷纷合影。

在观赏途中, 随处可见细赏花美、近嗅花香的游客,甚至有肩扛专业设备来拍摄的菊花爱好者们。 他们震撼于此地菊花的品种之多, 惊讶于各种菊花的花名之奇,亦陶醉于以前从未见过的数千万朵菊花齐聚一堂之美。 菊花田里还有一位南农的老校友, 年过花甲, 每年都来赏菊、拍摄,见证着南农菊花基地的发展。

据园艺学院菊花创新团队王海滨教授介绍, 菊花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常见的种类包括传统菊, 园林小菊,切花菊和功能性菊花等。 其中,传统菊的特点是花大,适合做单体观赏,市面上散落的传统菊就有逾万种。 团队选育的园林小菊则是自然成球, 花开之后几乎看不到叶子,抗逆性特别好,适合做盆栽或者园林景观,整体观赏价值高。

除了菊花自然生长成的 “曼妙身姿”,在现场各式各样的盆栽插花景观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将菊花与黄蒿做嫁接,捆扎剪切成山的造型,与潺潺流水相配,映射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怀。 现场还有花海中的钢琴、小提琴,菊花从中的秋千,美丽的“芭蕾舞者”等,极富浪漫气息。

菊花不仅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在中国还是紧随茶叶的第二大园艺源饮品,更是国家首批推荐的 87 种药食同源植物之一。 近年来,南农菊花创新团队推陈出新,研发出菊花护手霜、菊花沐浴露、菊花口红、 菊花面膜等一系列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特色衍生产品, 创新的菊花应用方式。 团队也为菊花加上科技的翅膀,让千家万户享受便民利民的科研成果。

本着“所有研究都要来源于产业,学生培养也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为宗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在基地参观学习,致力于打造复合型应用人才。 采访当日,园艺学院、 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前来基地考察学习, 学生们陶醉在数千万朵菊花齐聚一堂之美,品种之多,花名之奇,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湖熟基地也成了园艺学院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的桥头堡,为新时代新农人培养贡献了力量。

湖熟菊花的知名度、影响力逐渐扩大,不仅成为南京人秋游好去处, 同时也带动湖熟当地旅游、餐饮、民宿等行业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菊花经济”。 王海滨说:“湖熟菊花园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的农户增收, 除了每年一度的菊花展带动周边的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发展,促进餐饮等消费,也为街道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

今年南京农业大学与湖熟街道合作举办的第 11 届菊花展,在菊花创新团队负责人陈发棣教授的带领下, 研究人员及各界努力下, 湖熟菊花已与湖熟的稻米和鸭子齐名,被称为湖熟三宝,共同成为湖熟的一张闪亮名片。 高人气的湖熟菊花已然成为当地特色旅游必去打卡点。 在近年来的不断推广与建设中, 南农菊花创新团队在湖熟菊花园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和产业链延伸,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菊花也在国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深秋,与菊花相伴,共赴美好。

(文/童若妍 王心漪 赵敏 密祥瑞徐曦文 董鹤洁 摄影/蒋程 沈良骏 叶天鑫张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