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国家首批示范,
“创业型大学”成南工大新名片

2023-11-15     浏览(183)     (0)

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达 9329 项, 位列全省高校前列;百余名毕业生获国家、省部级荣誉和科技奖励;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中有 24 家成功上市,2 人入选福布斯中国精英榜……

创业型大学, 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 21 世纪大学组织转型和进取变革的必然趋势。 在全国 3000 多所高等院校中, 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百强高校——南京工业大学是其中的“排头兵”,先后入选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等。

本期 “百舸争流——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聚焦南京高校新作为”栏目走进南京工业大学,了解它如何走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路径。

成立学院、保障资金,“机制创新”激活双创引擎

10 月 24 日晚 8 点,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厚学楼 105 教室灯火通明,近百名来自学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赶来选修经济与管理学院王万竹副教授开设的《商业计划书写作实践》课程。 现场,张晨等 4名大学生正在台上演示其小组创业项目“绿元素环保涂料”。 “如今‘绿色家居’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创办的公司与学校共同研发的‘绿元素’环保类装修涂料,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新突破,其环保性能比现有产品更具竞争力,希望能得到各位投资人的青睐……”

热火朝天的创业项目融资路演模拟,是南京工业大学全面开展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缩影。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并率先将全国 14 所高校定位示范学校,南京工业大学是其中之一,与南京大学等其他3 所在宁高校共同入选。

“我校创新创业传统由来已久。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陆春华介绍,20 世纪末期,美国学者提出“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后,南京工业大学与福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校就开展相关实践,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展探索的高校之一。

改革从哪里着手?首先是机制创新。2019 年 2 月,学校成立“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下设五大执行机构,分别为大学生创业教学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培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和大学生双创孵化中心,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到创业项目论证评估、落地等为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

同时,学校还出台系列政策,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 学校认定 A、B、C 类国家级竞赛的指导老师取得的相关成绩可用于职称申报等;对双创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并规定,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最高奖次的毕业生创业团队可获 10 万元的项目资助经费;留足双创空间,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开展休学创新创业等。

“学校每年安排数百万的专项资金, 全面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姚山季介绍。 统计显示,自2015 年以来,该校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达 9329 项,省级立项项目 1935 项,国家级立项 794 项,立项数位列全省高校前列。

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创新” 启迪双创人才

完成改革顶层设计后,学校便开始了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韩国志教授编纂、开设的《材料化学创新创业实践导论》课程是学校“抢手”的本科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之一。 “化学与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优势学科之一,ESI 排名已进入全球前 1‰,位列全球百强,因此吸引不少学生前来听课。 ”韩国志介绍,同时,该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以拓展学生对该专业最新科研进展的认知为主要目的,内容更加丰富。

开课 4 年多来,新课程滋养和启迪了一批又一批敢想敢干的双创人才:姜博、张曼珂、李卓睿等 8 人的《“会呼吸”的遮阳网——光谱可调遮阳网》项目获评第六届江苏省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还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在农用遮阳网中复合一种特殊材料,使阳光中不利于水稻等作物生长的紫外光转变为有益的蓝光和红光,助农业提质增效。 这个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韩国志说。

《材料化学创新创业实践导论》 课程是学校打造具有南工大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例。 近年来,学校系统性开发开设了“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创业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如经济与管理学院、法政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开设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电子商务等通识类选修课程;理工专业类学院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涉及化工、生工、材料等领域和方向。 截至 2022 年,学校共开设各类必修、选修类创新创业课程 306 门。

“如今, 创新创业思维已深深烙进学校各学科教育中。 ”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睿介绍,全校所有专业均严格按照“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素养”的模块要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同时,学校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需修读 8 至 14 个双创学分, 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理论教育 6 至 12 个学分, 创新创业活动 2 个学分。

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学校双创实力:在今年 7 月落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暨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南工大获奖 26 项,其中一等奖6 项,学校同时荣获高教主赛道“优秀组织奖”。

提供评估、融资等服务,“平台创新”加速双创落地

如果说南工大以 “机制创新” 激活了双创引擎、“创新教育”启迪了双创人才,那么,“平台创新”则打通了从“创意”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10 月 29 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年级刘严钦正利用课余时间完善自己的“新能源研发应用一体化”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这可不是模拟作业,而是我准备在今年内开展的真实创业项目。 ”当前,新能源是市场上最具潜力的板块之一,预估其规模可达万亿级。 基于新能源相关技术,刘严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我的 3 位导师已经初步评估过,一致认为项目有创意,可行! 他们鼓励我去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刘严钦笑着说。

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张宁也对刘严钦的创业项目一直很关注。 “科技园随时可为其提供资金、场地、财税等各方面支持。 ”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是学校依托其学科、科研、人才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围绕创业过程中“场地难、资金难、管理难”等普遍难题, 园区设有面积 1000 平方米以上的南工劝业公社和“S-WORK”两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 万平方米以上的模范路研发创新区和 10 万平方米以上的南工大科技产业园等;还有“启动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全方位投融资体系,特别针对创业最易失败也是风险最大的天使轮, 基金规模已超 1亿;此外,园区还提供一对一服务,开展每周创业门诊、每月劝业思享会等全周期特色活动,陪伴企业共成长。

“我校科研专利资源丰富, 以往它们大多伴随项目结项被束之高阁。 如今我们要加速其转化落地,造福人类、促进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自然科学处副处长王璐介绍说,在学校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下,高校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在以学校创新团队建立的上市公司久吾高科为龙头引领下,本地一个拥有 40 多家关联企业的产业集群形成,整体经济效益超百亿; 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成效显著,百余名毕业生获国家、 省部级荣誉和科技奖励,30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 其中 24 家成功上市,2 人入选福布斯中国精英榜。

转自南京日报 王怀艳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