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科技处、社科处结合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把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聚力实施“南山科研强基工程”,深化有组织科研,推进科研创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能提升,在更高质量推进科研创新上出实招、求实效。
以评价考核指标为牵引,压实科研组织管理责任
科技处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抓手、以“晒成绩单”为方式,以组织学院间科研管理经验分享为手段,激发各学院在科研组织管理工作中主动谋划,积极作为。
在对自科领域11个学院下达2023年度科研工作考核任务书时,一是突出重点,二是体现差异,三是加强沟通,充分听取学院意见建议,优化任务书内容和评分方式,合理设置重点指标。为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国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科学研究,在学院科研任务考核中,对纵向科研、国防科研和横向科研采用了分别考核的机制。除了考核以往的科研基础工作外,还围绕“五大一育”工作,考核项目与经费、平台与团队、成果与奖励、交流与科研育人等重点任务,并从科研项目师均经费增幅方面考核高质量科学研究工作。确保考核评价既能传导压力,促进工作落实,又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先导,聚合资源形成有效合力
在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上,则从资源引导向综合施策转变。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在资源配置上避免“撒胡椒面”现象,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形成有效合力,引导科研人员和团队聚焦“四个面向”的重大重点关键问题和任务,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文件中关于“放管服”相关政策,规范校内科研项目管理,划定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培育重大重点项目,落实有组织的科研,在试行科研项目管理“包干制”的同时,完善科研诚信相关制度,制定出台了《重庆邮电大学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重庆邮电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自然科学类)》《重庆邮电大学科研配套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落实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配合资产处/采购中心和财务处打通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绿色通道”,优化采购流程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减轻科研人员和科管人员负担。逐步探索科研管理经费“自循环”,建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真正激励科研人员,通过学校目标考核体系的优化,调动二级学院积极性,探索建立有效发挥科研管理费作用的体制机制。
以高水平平台建设为方向,培育哲学社科繁荣内驱力
依托学校信息科学技术的优势,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培育提升行动计划,建设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创新力强、辐射引领作用显著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加强对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管理,彰显学科交叉与学术特色。“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聚焦网络社会发展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伦理、网络空间法治等研究领域,“数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围绕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创新领域开展学术研究,持续提升学校哲学社科特色影响力。
聚焦国家和地方发展重大战略,进一步增强省部级新型智库的咨政服务功能。“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中心”“信息产业合作研究中心”在重庆市组织的年度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级,“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咨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新型智库建设进入重庆市“第一方阵”。积极组织开展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创建工作,构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体系。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依托我校建设的“重庆市高校数字思政实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积极组织“数字安全与数字法治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数字思政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申报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取得了初步成效。
(社科处、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