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文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聚焦主业主责,实施党建“一二三”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二三”工作思路就是始终坚持一个核心理念,做到两个零距离,抓好三个关键点。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两个零距离就是“党建聚合力,服务零距离”“书记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三个关键点就是抓好“建好建强党支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学院党委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不断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遇事群策群力、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切实发挥学院党委在重大问题上的把关定向作用。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职工大会的作用。2021年,学院党委获全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奖;2022年,学院获高质量发展杰出贡献奖;学院党委连续多年获评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十佳)单位;坚持以党建带团建,院团委多次获“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院党委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实现双向融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发展成果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学院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连续获评B+等级,新增国家一流专业2个、一流课程2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以上平台4个,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通过二级师范专业认证。
密切联系师生、服务师生,做到“党建聚合力,服务零距离”“书记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两个零距离贴近师生,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解师生之所难,把人民群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落细,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学生党支部活动、至少参加一次学生班会活动、至少为学生讲一次党课、至少为学生讲一次升学就业指导课、至少参加一次专业教学研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专业发展研讨。新学期伊始,党委班子成员分别为2023级本科生、研究生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内容涉及形势与政策、校史校情、学术规范、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2023年暑假期间,党委副书记带队赴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面向当地教师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集中培训,并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将一字一句普通话凝聚成千言万语中华情,浇灌西北大漠,绽放文明之花;2023年秋季学期,外国文学教研室党支部选派支部副书记等2名党员干部赴喀什大学开展教育援疆,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受到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的高度评价;实施退休教师“满天星”计划,长期开展各教研室党支部及研究生党员定期到退休教师家中看望走访活动。“两个零距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让上级政策、措施深入人心,把学校和学院的关怀送进师生心中,增强了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住“建好建强党支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三个关键点。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院完成各项任务、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学院党委以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水平,切实为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效显著,先后获批学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1个、基层党建工作品牌项目2项;1个党支部被评为“五好三强”过硬党支部标兵,5个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注重选树先进典型,突出正面激励导向,以点带面激发党员争先创优热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近五年,发展党员598人,74名党员获批“党员先锋岗”。3人次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十佳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获评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6人次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要奖励和项目,1人获省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1人获省“寻找青年‘政治佳’”活动微党课类十佳优秀作品奖。学生党员、团员近年来获省级以上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0余项,并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学院党委将深入贯彻学校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学校“一一五五”发展思路,主动担当作为,秉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作风,强化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意识,着力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强化工作举措,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做到一体贯通、有机融合,切实以一流党建引领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