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湘军”“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人们脑海中必然会联想到的名字。史料中曾提到:“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这样一位近代名人,他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没有哪一本书比自己写就的日记更能反映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所历世事。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其传世之作《曾国藩家书》,记述他一生主要活动,反映其从政、处世、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该书如电影一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了这位名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平生过往。
曾国藩一生高度自律,很少有忘乎所以的时候,平生的爱好当属抽烟和下棋。他曾几次在日记中“誓戒烟”“誓戒棋”,最终的结果是,他的烟戒了,可是下棋却一如既往。曾国藩所下多为围棋,偶尔兴起,他也会下象棋。他把下棋看作生活中难得的消遣。每次结束了繁重的工作,他就会邀请友人或妻子“围棋一局”,散散心。
下棋既耗体力又耗脑力,可是恰恰适合失眠者。曾国藩便是这么一位睡眠“困难户”。因此,他在日记中常有“夜不成寐”“数难成寐”之语。原来曾国藩与普通人一样都有失眠的困扰。只不过,曾国藩失眠,忧的是天下大事,我们普通人的失眠,多是为每日柴米油盐所烦恼。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大权在握,但是他依然能心系民生。咸丰年间,受命挥师东下的曾国藩,路过江西,突降暴雨。他站在湘军高高垒起的营墙上向城外眺望,看到田地一片荒凉,顿时感慨,今年农民恐怕没有收成了。其忧国忧民之心于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对家乡湖南一直关注。从弟弟娶媳妇到朝廷科举增加湘籍学子名额,他事无巨细都很关心。从曾国藩身上,我们能看到古代文人的精神格局,即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家国天下”情怀。
曾国藩也是近现代史上值得一提的育儿达人。教子颇为成功的梁启超就视他为“先师”。曾国藩还爱写家书。写家书的对象包括友人、长辈、妻儿、弟弟等,笔墨深情,至今传诵不绝。作为一名日理万机的大忙人,曾国藩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写家书,一方面是对学问的见解,另一方面也表达对子女的关爱。无论批评还是表扬,他都在书信中毫无保留地写出。
即便是身在千里之外,家中的儿女依然令曾国藩挂牵。他会因为儿子曾纪泽的回信书写潦草而生气,也会因他作出好文而欣慰。现代育儿理论时常提到父亲陪伴的重要性,可到底怎样才算有效陪伴呢?是陪孩子玩耍、学习、逛街、运动吗?《曾国藩日记》提供了育儿的另一面,即陪伴不仅是指陪在孩子身边,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心灵陪伴和精神陪伴。
《曾国藩日记》还有很多其他丰富的内容,比如记录湘军和太平军的排兵布阵的《无缦室日记》,以及曾国藩任职刑部时审过的疑难杂案等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书和风景一样,常读常新。翻开《曾国藩日记》,我仿佛穿越时空,认识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曾国藩。回望百年身影,在书中重温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故事,将带给我们启迪与思考。
(作者单位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