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复兴号一路向北,我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青绿色逐渐变成了广袤无垠的土黄色。8 个小时的旅程,我是期待的,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家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很想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我也是迷茫的,想着宁夏吴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是不是很干燥、很荒凉甚至很贫瘠。在吴忠进行了一个月基层政务实践后,我想给出这样一个回答:是,但又不是。
地处西北内陆,吴忠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干燥少雨、风沙较大。适应了南方气候的我们,在抵达公寓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加湿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这里下过一场雨,每天都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当地的同学看到我千里迢迢背了一把伞过来,还调侃我说“西北的汉子从来不打伞”。确实,后来这把伞的主要用途是遮阳。不同于满山葱郁、小桥流水的南国风光,这里随处可见的是连绵起伏的荒漠戈壁点缀着稀稀落落的低矮灌木。风吹过大地,绘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凉画卷。
吴忠这片大地可能是荒凉的,但绝不是贫瘠的,反而透出一种别样的倔强生命力。在黄河岸边的安澜亭下,我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在关于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介绍中领略了黄河滋养的生态之美。在下乡途中的车窗外,我们看到繁茂的杨树林将整齐的村舍紧紧包围在怀中,农田中成片的玉米、葡萄、黄花菜正在肆意享受着阳光。荒滩披绿、林荫夹道,这是当地人民用勤劳汗水绘就的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画卷。吴忠这片大地也处处展现出发展和振兴的绿色生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吴忠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将自然条件转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拼出了一批又一批绿色优势产业。
一望无际的大棚里,碧玉般的麒麟瓜躲藏在绿油油的瓜藤里,田间地头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高耸入云的风车下,小羊就像一朵朵白云悠游自在地走动着;整齐宽敞的乡间小道上,村民们正顶着太阳忙着晾晒刚采摘回来的黄花菜;阴凉舒适的葡萄酒庄里,老板自豪地说要酿一瓶宁夏好酒,并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在伊利工厂,我们充满好奇地看着乳制品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加工;在永新村共享庭院民宿,我们坐在秋千上惬意地感受着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在牛家坊民俗文化村,我们在夜市、农家乐、文化博物馆间流连忘返……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吴忠的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祖国还有这样一颗宝贵的塞上明珠。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吴忠人民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我们看到了吴忠这片大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吴忠,对于我来说原本只是一个从未听过的陌生地名,是“喻竹计划”这节“行走的大思政课”将我和这座西北小城连接起来,让我有机会感受不一样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气息。站在山的那边,迎着粗犷而温柔的风,我看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吴忠这片大地生根发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学到的知识终归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发展。趁我们还年轻,去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祖国大地吧,用赤诚的内心去感应时代脉搏的跳动。
(作者系法学院研究生,“喻竹计划”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