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家聚会,她家里炒锅柄上的隔热层掉了,炒菜颠勺的时候总带着隔热手套。这次一忙活,竟然忘了戴手套就抓起了滚烫的锅柄。
这时候人的本能是撒手,任由锅连同美味儿跌落翻倒。可是她选择了“非本能”,虽然保住了一锅好菜,手却被烫出来好几个水泡。
如果不认为是珍贵的东西,谁会有如此“牺牲精神”呢?
记得上初三的时候,学校学习抓得紧,我家离学校远就住校,每个星期回家一趟。一个周一早晨,我从家里拿了个水银暖瓶准备去学校用。那天下了好大的雪,路上非常滑,水银暖瓶特别容易碎,我和几个小伙伴走得相当小心。可一路上我还是摔了好几跤,但不管往前摔还是往后摔,抑或侧翻摔,我的胳膊总是本能地把暖壶举起来。
这样类似的事情,用妈妈的话说,就是“舍命不舍财”。
小时候家里穷,逢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上肉。那时整个国家物质贫乏,实行计划经济,买什么东西都得凭票,买肉要肉票,买饭要粮票,买布还要用布票……去国营商店买东西,光有钱没有票,根本买不出来。大街上偶尔有叫卖的,不论吃的还是用的,只要不需要票能买到,是难得的机会。一天,听到街上吆喝:“卖猪头肉来……”我爸爸赶紧出去买了一块儿,他让卖熟肉的当场切下一片儿,用油纸包了,递给跟在后面的弟弟。弟弟高兴得蹦蹦跳跳,边吃边玩,一块儿巴掌大的肉片吃了很长时间。忽然,脚下的一块儿石头把他绊倒,他重重地摔了一跤,我在远处听见哭声赶忙跑了过去,爸爸也从家里奔了出来,只见弟弟侧趴在地上,胳膊肘撑着地,一只手捂着破了皮的膝盖,另一只手仍然高高地举着猪头肉。看到弟弟狼狈又滑稽的样子,我和爸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人在关键时刻,总会把心爱的东西护起来。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体育课老师组织学生爬山,那时我在五年级,弟弟在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被老师带领爬小的山丘,我们五年级的要爬临近的一座比较高的山丘。大部分同学爬到了山顶,我与几个孩子打打闹闹落在了后面,刚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突然感觉体力不支,开始头晕恶心起来。到达山顶的弟弟得知我的消息后,急得团团转。幸运的是,他在山上的桃园里寻到了一个小青桃子,也许是摘桃子的人落下来的。弟弟如获珍宝,他小心地捧在手里,高高举过头顶,生怕“宝贝”掉地上,“姐姐,我来了!”弟弟大声吆喝着向我跑来。
吃了被弟弟的小手攥出汗水的小桃子,一会儿我面色变得红润了,又活蹦乱跳起来。
时隔几十年,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大清。但弟弟小手高高地举着桃子向我跑来的形象却异常清晰,这个画面一直留在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