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农业大学 - 《山东农大报》

做一棵树与学生共成长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刘真真    
2023-09-14     浏览(118)     (0)

十年前,我进入农大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走在岁月沉淀、历史厚重的校园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英才路上一棵棵参天的法桐,我张开双臂比量了一下,两个我也环抱不过来。当时想:得多少年才能长成这样的大树啊。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而我们高校的立身之本正是立德树人。下面,我想从一名辅导员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下工作感悟。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教育的本质。其实,我们辅导员本身就是一棵树,要与学生共同成长。用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一种智慧开启另一种智慧。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基础是夯实学生的理想信念。

培根铸魂的工作要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不仅对学生做,老师也要做,信仰在我们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结出果。发挥学院作为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两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我们组建了一支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师生宣讲团。建党百年之际,开展了微视频 “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火爆出圈,被大众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以学院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打造网络思政阵地,近两年,公众号推文500多篇,阅读量高达30多万次。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我们工作最大的增量。

于平时工作中,见微知著,我坚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解惑又解渴。做到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

当今时代,为青年大学生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他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导学生要通过创新实践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的干货。于是我和大家一起改造七色土创客驿站、设立七色土双创基金,为学以致用搭建平台。

在第八届互联网+双创大赛中,借学校的主场优势,学院获省金5枚,(而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的部属院校,整个学校才获省金4枚)。当然,我们更收获了一枚宝贵的国金,57版的PPT,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使我们实现了学校在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零的突破。

近期,我们刚刚提交了3支入围本年度互联网+国赛网评的项目材料,又接到了参加挑战杯全国总决赛的喜讯。请学校放心,我们会努力再创佳绩。

学生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多次登上“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学生的社团开展有声有色,获评了省级优秀科技社团、全国活力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时间沉淀,屹立不动,关键是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我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提升自我的同时,也收获了创新创业精品微课特等奖、就业指导课创新大赛铜奖、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等省级荣誉十余项,两度夺得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省一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区赛,与北大、清华、外交学院等知名高校的辅导员同场竞技。

比赛的背后,是与团队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奋战;是累计学习了一千多份材料,跨越式进步的喜悦;是比赛场上反应敏捷,思路清晰的自信;是对辅导员工作真挚的热爱;当然,也是加班至深夜,得知宝宝只有抱着我的衣服,闻着妈妈的味道才能入睡时的愧疚。比赛荣誉是集体的,比赛是一瞬间的,而真正的赛场则是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每一段经历都是养分,领导、老师的关爱,让我在农大这片沃土上,与学生一起茁壮成长。

做一名心境澄明、清澈纯粹的辅导员,把情怀、担当、信仰写进我们的事业里,引导好学生人生应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大家一起努力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作出更好更多的学生工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