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下面我从三方面汇报我的参赛感悟。
实干笃行
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强调,实现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 “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了我们手中,责无旁贷、使命重大。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唯有实现在课堂上把道理真正“讲深、讲透、讲活”,才能不负师生期望和学校重托。冷畅俭校长在观摩省教学比赛复赛模拟演练中提出,讲好课是教师的看家本领。短短20分钟的课堂展示,是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现。因此,我以全方位备战、多角度锤炼、多维度打磨的精神迎战山东省第十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一年赛一次、一次赛一年”,省青教赛是省内挑战度最高也最难的教学比赛之一,需经过校遴选赛,省初赛、复赛到决赛的层层鏖战。关关难闯关关闯,为参赛我准备了20个教学节段和教学设计,累计PPT课件1088帧,说课稿字数10万零397字。排练中,我以分钟为单位精准演练,最终达到无论 20个课件抽到哪一个都能自信应对,每一个课件无论翻到哪一页都能连贯复诵,20分钟无论达到哪一分钟都能心中有数。最终,在大文科组类别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年,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业,承载着国家公派身份的使命与矢志报国的信念,我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入职以来,我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悉心培养和帮扶,让我快速转换角色、站稳讲台。
犹记刚入职时,我还没把握好“一堂精彩课”的法门。直到一次,一位学生来问我:“老师,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这些内容我从小就学过,大学思政课和以前我上的课有什么不同呢?”这位同学的提问深深启发了我,要对标“两性一度”金课标准,要让学生有获得感和满足感,就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主渠道的重大意义,就必须持续关注大学生特有的学习方式与成长规律,就必须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结合自身的海内外学习经历和博士研究成果,基于马院德法教研部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平台,打造“释疑解惑”新课堂,以敢于直面并解答“00后”大学生们的一些真实思想困惑为抓手,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的能实现么”“生活条件变好了,还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么”等问题,厘清同学们在“主义和问题”上的困惑。同时,我创新了如“我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的梦与中国梦—与30年后我的对话”等翻转课堂,不断积累教学素材。我以此教学理念为整体设计参加省青教赛,较好地达到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求,成功斩获一等奖。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自入职以来,我先后担任了水土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兼职辅导员,以班主任身份完整带完食科学院中英二班,目前在校团委挂职副书记。可以说,在我校“大思政课”育人机制中,我通过多样的兼职经历,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例如,在今年的 “万名学子联万村”暑期调研活动中,我所带领团队的一名成员,为调研社区的十多位退休老党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他动情地演讲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之后更是有一位退伍老党员为他送上一枚闪亮的党徽,并说:“希望你们农大的孩子们以后常来给我们讲讲,我们都爱听。”只有深入一线,才知道怎样联系群众,如何脚踏实地。“万名学子联万村”这一深入乡村和社区的实践经历,不仅丰富和滋养着身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以后如何为学、为事和为人,也成为了同学们难得可贵的人生成长契机。
接下来,我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标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服务学校“冲一流”建设的征程中,既做经师,也为人师,以努力成长为学生真心喜欢的“大先生”为终身职业发展目标,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