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其实在诗、词、文领域都有所成就,但她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我一直非常仰慕李清照,带着好奇与敬意我阅读了王仲闻先生校注的《李清照集校注》。以下是书籍概况,以及拜读之后对易安词的一些感悟。
一、书籍概况
(一)地位
王仲闻先生校注的 《李清照集校注》,收词43首、断句二则,附录存疑词14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此书资料丰富,是李词最完善之本,从这本书中可以窥见这位古代第一才女的生平风采。
(二)特点
在李清照词的版本问题上,王仲闻先生分析了众多版本的异同及其可信度。李清照的词、诗、文都已按照各种版本尽辑集中,即便是残篇断句或尚有争议的作品也收录其中,是目前搜集得比较详备的一个集子。王仲闻先生所撰《李清照事迹编年》根据史料做了可靠的事迹编年,颇具参考价值。集子遵守文献学的版本原则,即“版本尽量用最早之本或其祖本”,以时间为序,同一首词是否确为李清照所作尽量依据最早的版本。
二、易安词简析
明末清初文学家徐士俊评论李清照之词云:“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李清照出生优越,从小饱读诗书,她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心,细腻传神。在李清照的身上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士大夫的超逸之气。她有家国情怀,在这一点上超出了某些士大夫。接下来我将分别举例论述易安词中的闺中秀、林下士、人间豪三种气质。
(一)闺中秀
1、少女时期的无忧无虑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生活无忧无虑,词作风格活泼开朗,充满青春活力。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选取傍晚归来时的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写出了少女游玩时的愉悦心情。荷花的娇艳醉人与主人公的青春美丽相融在一起,相得益彰。
2、少妇时期的情意绵绵
李清照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的婚姻可以说是伉俪情深。她这段时期词作大多深刻表达了对爱情的大胆追逐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以《减字木兰花》为例“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春花与少妇,花面交相映。精妙地刻画出一位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对丈夫的情意。再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瘦胜似黄花瘦,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二)林下士
1、酒、书、菊花、梅花等文人常用意象的使用
李清照词中意象的使用也都反映出她的独特情调。她常常把自己比喻成菊、梅。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酒作为一种乐趣和雅兴,给她带来少女时代的浪漫情怀。在少妇时期,酒成为她排解忧思的寄托。如《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作为意象抒发了词人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李清照一生也对梅花情有独钟,据《李清照集校注》统计,其中所收录的易安词中,出现梅花意象的有18首,咏菊花的词作也有许多,她拥有菊花的风骨,婉约又有韧性。
2、洒脱释怀的人生哲理
易安的少女时期就已经隐隐显露出其不同于人的心境了。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这也是一首写于少女时期郊游抒怀的词作。暮秋之时,万物凋零,但是女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伤感,而是发现了萧瑟秋景中的清新景致,与荷叶衰败的景象抗衡。再如《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在这里,词人的心境开阔,她想要借助风的助力,将她吹离世俗,到另外一番天地,表现出洒脱超然不羁的性格。
(三)人间豪
李清照还创作过一些豪放词。这些词作想象瑰丽、意境阔大,洋溢着家国情怀。如《渔家傲》,描述了壮阔美丽的海天一色景色,也奠定了其中豪放壮阔的感情基调。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如《夏日绝句》和《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等,也都体现了易安诗的豪迈之情。
三、小结
易安的诗词,刚柔并济,有江南女子的柔,有土大夫的高雅旷达,也有英雄豪杰的豪迈,有对自己感情的抒发有对家国天下的愤恨。她的作品读起来像在一汪清泉中畅游,沁人心脾,令人难忘。易安不同于被束缚在高墙深院女子,她用女性的形象和女性的语言代言女性,在文学史留下了属于巾帼力量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