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什么是大学、老师与大学生

作者:教师代表、工程学院教授  史宏达    
2023-08-31     浏览(86)     (0)


首先,我非常高兴,更非常荣幸地在这里代表全校教师,向 2023 级全体入校的本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想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和解读几个十分基本的概念,希望在努力探讨这些概念本源意义的同时,得到读书的真谛,悟出学习的道理。

一、什么是大学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大学是大人(成人)的学习,是博大精深的学习,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达到完美境界的学习,非达至善终不止,未弘明德誓不休。著名学者丁学良在解释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说:大学(University)的词根是“universus”,即“普遍”“整个”“世界”“宇宙”的意思,所以大学从诞生的一刻开始,就具备普遍主义的精神,因为它要有普遍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它要有普遍的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多样的志向;还要有普遍的研究,具备深厚的基础,浓重的氛围。教育的模样是十分抽象的,就像海是没有形状的一样,陆地成为它的形状,教育也是没有形状的,学生成为它的形状。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又铸魂成器,担当天下。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正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建校之初,先贤确定学校的办学宗旨: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求。发展至今,仍然是我们坚守的信条。兴办大学教育,还需秉承身正学高,诚实守信的原则,这是一所大学的使命,更是我们的使命。中国海洋大学已经为各位同学准备了令人羡慕的学习条件,这里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验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广泛的交流机会,以纳百川之胸怀,取大道而育人。

二、什么是老师

一千二百多年前,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每一位老师的天职。大学老师被认为是道德和智慧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他应该像一支梯子,在达到令人仰视的高度后,又心甘情愿地让他的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站到更高的位置。为什么被人称为老师?因为我们给予,要么是知识,或者是技能,哪怕是一丝心得与体会和任何能够让人感到受益的东西,都可以让我们成为老师。所以,我们需要传递那些让大家觉悟与感动的内容,以德为先,以信为重。为师不易,要修炼,让自己高尚到君子慎独,又深刻到理从心生。我们当中有德高望重、炉火纯青的学术泰斗,有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我们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行为指南,希望与同学们一起,志同道合地共同研学,探索未知,让我们拥有的世界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我们珍惜老师这一称谓,更要尊重、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

三、什么是大学生

解读这一概念,似乎无法引经据典,援古论今,但如果仍然以韩愈《师说》的一句“弟子不必不如师”推理,大学生则应该是有志于做“贤于师”的弟子。如果中学的学习是一种接受,那么大学则应该是创造性思维的锻造。要有创新精神,要钻研。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这里的学习与研究密不可分,英文中的“research”,和另一个词“search”(寻找)关系紧密,所以,“research”描述了反复寻找的动作,更阐示了大学生锲而不舍,探求真理的过程。同学们虽然拥有不同的专业,但创新的目标却是一样的,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工程……等待着各位揭开神秘的面纱。更重要的,请同学们注重友爱与关心,珍惜团队与协作,因为成就大业的前提是才人辈出,并非一枝独秀。创新的道路有艰辛,更有同路人的相互搀扶与帮助。

上述三个名词将从现在开始伴随着各位的学业。同学们,请认识你所在的校园,认识你敬重的老师,认识你身边的同学,看清脚下的道路,开始全新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深切地理解,更迫切地希望大家,昨天志存高远,今天登高望远,明天取则行远。

预祝大学习进步,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