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河南省人民医院报

机器人腹腔镜新生儿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实施

全国首例 省医专家开先河

作者:□宣传部  崔冰心    
2023-03-17     浏览(75)     (0)

半年前,出生仅 25 天的孩子通体皮肤发黄,哭闹不止,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时,已经患有胆总管囊肿并感染,生命危在旦夕!

挑战高难度手术

为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小儿外科医护团队决定挑战一台极高难度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如果手术成功,将在全国开机器人腹腔镜新生儿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的先河。

在小儿外科主任张书峰的指导下,主任医师王晓晖及其团队精心做着各项准备,调试机器人,沟通手术思路,确认患儿情况。术前,团队成员查阅大量文献,反复商议、多次演练。手术当天10点整开始手术。王晓晖坐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控制台中间,全神贯注进行操作。3个360度旋转的机械臂配合娴熟,在仅有巴掌大小的空间里精准操作。裸眼 3D 镜头下,患儿严重扩张的胆总管暴露在医生眼前,通过十倍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被胆汁淤积的肝脏已经呈黑红色,梗阻扩张的胆总管布满黑斑,近乎穿孔。

极其狭窄的手术空间给操作带来了严重局限。稳、准、细是手术安全的基本保障。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门静脉和肝脏动脉,造成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具体操作就像在“雷区里行走”,不仅要精细剥离与周围组织、血管粘连的胆总管,还要利用患儿的肠道重建一条“胆总管”,让胆汁顺利流入小肠。手术操作“步步惊心”:剥离、切除、重建、吻合、悬吊……每一步都充分考虑好预后,历经4个小时手术最终成功,术中出血量仅5毫升!

患儿术后的康复情况同样让人欣喜!12小时通气、20小时通便、5天后拔除腹腔肝下引流管。术后第 7 天,患儿出院。

让优势技术发挥更大作用

近日,父母带着已经半岁的患儿来到医院复查。小家伙活泼可爱,对一切充满好奇。复查时发现患儿腹部的手术切口只留下了极其微小的痕迹。

这一切,得益于早检查、早治疗,也得益于找到了合适的医护团队。即使对成人而言,这样的手术也属于高危、高难类型,更何况是对幼小的新生儿。

省医小儿外科在诊治高难度疾患方面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医护团队多次成功开展全省乃至全国首例手术。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王晓晖团队还成功救治过出生仅5天,体重仅3.5公斤的小婴儿。近两年,小儿外科已帮助近百位复杂性先天性疾病患儿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