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党的红色根脉,是中国革命的红船启航地,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和积淀,形成了包括浙西南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蚂蚁岛精神等一些列宝贵精神财富,而这些红色精神如今也在新时代浙江共富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蚂蚁岛的共富转型之路
蚂蚁岛是位于舟山市普陀区的一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1950年解放初期,岛上渔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但在人民政府的号召下,蚂蚁岛人民开启了生产自救之路。全岛渔民群情振奋,掀起了一股自力更生、互帮互助、艰苦创业的热潮。多年来,蚂蚁岛上的人们靠海吃海,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致力于打造旅游生态岛,岛上建有创业纪念室、生态公园和休闲文化广场等一系列景点。
自2022年6月蚂蚁岛入选舟山市发布的《“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首批创建示范岛起,岛上干部群众锚定“红色研学岛”发展定位,在基础设施提升、红色基地赋能等领域持续发力,以红色旅游产业振兴助推海岛共富。同时持续开展特色教学,推出党建培训、研学培训、干部培训3条特色线路,让党员、学生、群众在行走中感悟红色精神、在体验中了解历史文化,取得了红色旅游促经济增长的实际成果。2022年蚂蚁岛吸引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蚂蚁岛的发展定位正逐渐从生态旅游向红色研学进行转变,但形式不够丰富。由于红色研学路线本身形式以及时间上的局限性,会造成游客对于蚂蚁岛的历史以及蚂蚁岛精神的学习不够深入。同时,会导致经济增收在一定程度上受限的情况。
目前岛上居民普遍老龄化,现有产业留不住年轻人。通过对普陀区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得知,蚂蚁岛现有常住居民仅近千人左右,近些年来,每户居民都有自己的船,或者几人合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渔业资源缺乏,许多本地人都不愿在外捕鱼,国家为了保护渔场,压缩了船只,再加上岛上捕鱼的大多为外地来务工人员,很多本地人都做了老板,由于出海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出海的意愿并不大,很多居民靠着国家的柴油补贴维持着渔业生计。由于发展逐渐向城市化生活偏移,留守蚂蚁岛的人也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老一辈人,年轻人大都选择离岛发展。想要改变现状,除非有其他产业的影响,可以将人流带动回乡。
蚂蚁岛精神学习大范围铺开,但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关于蚂蚁岛精神及历史的研讨会、调查研究、报道等各类形式的研究学习超过500余次,但受时间、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超过八成的调查研究仅限于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调研不够深入,仅仅是为了应付课题研究、思政做作业等,相当一部分的学习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间接的导致了岛上无法留住游客甚至年轻的岛民。
基于蚂蚁岛研究关于红色精神在海岛共富建设中的应用的建议
第一,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红色研学新方案。以现有红色研学路线为基础框架,研发红色旅游新模式,打造红色研学新方案,以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为例,近年来开展以“中小学井冈山红色教育体验实践夏令营”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活动,与普通红色研学路线相比,具有时间周期更长、学习更深入、活动形式更丰富的特点。
蚂蚁岛可以利用以人民公社旧址、渔民文化休闲广场等具有海岛 特色的红色资源,打造“蚂蚁岛红色研学夏令营”,面向广大党员干 部、大中小学生以及群众进行招募,开展一系列体验式、沉浸式教学。
第二,加强校地合作,以青春之力助推海岛共富事业发展。海岛共富事业的建设始终离不开青年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挥海岛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当地高校、中小学,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以红色研学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红色活动”,把高校、中小学的思政课堂“搬”到岛上来;鼓励高校学生深入开展调研走访,举办相关的思政比赛,针对蚂蚁岛发展史中的历史故事,形成一系列的宣讲视频、演讲视频等影视资料。
第三,深入学习蚂蚁岛精神,开展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只是简单的走走看看,然后写一篇报告,而应该在了解历史和基本的调查学习的基础上,广泛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走访。不同的身份应抱持不同的态度进行调研学习。
作为学生,在完成学校布置的思政作业或任务时,切忌以应付的心态去完成,除简单的打卡拍照以及参观学习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学习史料、视频、文章等,加深认识;作为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红色旅游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岛内外的青年人才留在岛内建设,助推海岛共富事业;作为党员干部,在红色研学的基础上,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开展切实有效的调查研究,通过广泛的走访调查,深刻认识蚂蚁岛精神,总结海岛共富事业里的红色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