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医大报》

留学中国 “医”生无悔

作者:留学生代表  国际教育学院  包文    
2023-06-30     浏览(129)     (0)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包文,来自牙买加,是国际教育学院2023届临床医学英文授课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今天能够代表今年所有的国际学生毕业生们在这里做毕业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与激动!在此,我想要祝贺所有的毕业生们毕业快乐,恭喜你们终于能够学有所成,扬帆起航!

依稀记得,六年前,一封漂洋过海的录取通知书,带我来到了中国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国度。那时起,我便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刘一”,它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我对留学安医的向往。而六年后,此时此刻的我,经过六年的努力和奋斗,已经从咿呀的雏鸟变为可以独当一面、翱翔天际的雄鹰,将要离开安徽医科大学这片培育我的花园,迎接更广阔的世界。时光虽荏苒,但我对安徽、对安徽医科大学的感情却历久弥新。

“徽”字,像一束光,推开了我心底第一扇温暖之门。开学第一天,我便遇见了它,它有山有水,还有包文的“文”。但是这些字放在一起,我却不知道它是什么。只知道老师笑着说:“包文,我们一起吃徽菜。”同学拍拍我:“包文,我们一起爬徽山。”而正是这样一个奇妙奇怪的“徽”字,让我爱上了我的第二故乡——安徽。

“徽”字,像一把钥匙,解锁了千年的山水人文。有一年暑假,我们和老师一起去了屯溪,我们不仅亲口品尝了酥脆的徽饼,亲手采摘了清香的徽茶,还亲身体验了徽墨的制作工艺。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还认真讲述了“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唱起了“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的歌曲。从那时起,一颗“留在安徽”的种子便在我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徽”字,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医学之路。开学之初,我便参观了人体科学馆,参加了中外学生心肺复苏训练。在实习期间,我拥有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带教老师讨论病例,第一次为患者清理伤口,第一次面对面问病史、查体等等。“医者仁心”的梦想在这里更加坚定……时间来到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过去的这三年,都是特别艰难的,新冠病毒带走了很多生命,让世界停顿,经济停摆。我看到,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国家危急时刻,敬佑生命,大爱无疆;我看到,我们大学的医生们,老师们也冲上抗疫前线,用行动告诉我们要做勇敢有担当的人!毕业以后,我们将时刻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工作,用心生活,努力有所作为,为母校增光添彩!

最后,我想说,感谢中国,感谢安徽,感谢合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给了我们毕业生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感谢大家过去几年对我不断的支持、奉献和帮助。在中国留学,我骄傲自豪!在安徽留学,我“医”生无悔!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