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怪陆离的实验室、繁忙的讨论组到庄严的学术会议、挑战极限的比赛场地,科技者的身影处处可见。一粒粒热爱科技的种子在中南这片土壤上萌芽、开花最后终于结出硕果。
热爱的种子“萌芽”
热爱的种子,可能始于一节课程、一次对榜样的模仿、一场与书本的邂逅……而后,在日积月累的营养汲取中,这颗珍贵的种子悄悄“破土”,冒出令人欣喜的翠绿。
钱康安做毕业答辩
新生课上,老师所展现的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智慧交通系统深深吸引了机械T1901钱康安,这是他与自动驾驶技术的第一次相遇。在大三的工程项目实践中,钱康安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对现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分析,这段科研经历让他爱上自动驾驶技术。想取得成效并非易事,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遇到了并不熟悉的卷积神经网络、卷积池化相关知识时,他就会主动旁听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的组会,四处查阅资料并进行上机实操,最终一点点地设计出了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他用时间、精力、热情以及专注来表达对科技的爱。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也让他发现科技之宏大,个体之渺小,“但只要能有热爱的方向,科研是我会一直坚持的事情!”未来,钱康安将前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学习,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让科研的种子开花结果。
李雅嘉为市民做体检
湘雅医院2021级博士生李雅嘉家中三代都是湘雅医学院的校友,她时常触动于当时父辈的坚持:“我小时候就总是看着爸妈在身边写论文、做研究,即使实验室条件艰苦,他们依然风雨无阻。”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李雅嘉也爱上了科研。硕士导师陈翔教授“做有科学头脑的医生”的教诲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李雅嘉所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银屑病发病机制及其有关的风险因素。初涉科研,她觉得一切都很有趣,在越来越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她发现银屑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反复复,因此她常常需要埋进实验室里重复着枯燥的实验。坚持和忍耐是李雅嘉“热爱科技”的方式,她深知“每一个项目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接过了前辈们的心血。”守得住寂寞、枯燥,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是她对热爱科技的回答。
热爱的花朵“绽放”
无数的中南人走进科研、怀揣着热爱的初心,用坚持和毅力攻坚克难,扎根实验室,开出“科研之花”;坚持科技创新、建设生产线,产出“科研之果”。
李志明在论坛上作报告
“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好像突然进入了与世界连接的空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志明教授兴奋地说道。2014年底,28岁的他前往德国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马普学会钢铁研究所学术造诣极高的科研同行和高端的技术设备让他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我就像掉进一个闪闪发光的宝库,却发现搬不动这些宝藏。”为了缩小差距,一周七天,从早到晚,从设计研究方案到开展实验,他几乎花费全部时间用来进行科研,还自学了德语以便和当地技工更好地交流学习。在那半年里,他掌握了绝大多数实验技能和分析手段,一步步拾起对科研的自信。从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小乡村出发,到本科阶段首次接触科研,再到硕士期间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申请数项专利,到如今成为一位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李志明说:“选择做科研,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和创造知识,是很幸福的事情。”2023年,他在《Nature》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入选Nature年度亮点,在科研领域十余载的耕耘终于开出了绚烂的花。
朱德庆(右一)指导学生做烧结试验
在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低碳与氢冶金研究中心的朱德庆教授看来,“科研工作者要站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2023年5月,朱德庆团队与安徽淮海实业公司达成年处理100万吨级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线建设的产学研合作协议。建设产业线的企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胆量和魄力,作为提供技术支撑的科研团队则需要创新的自信和勇气。煤矸石转化是煤炭行业清洁生产的重要问题,朱德庆团队扎根实验室,首创煤矸石自热脱碳及活性混合材和硅基纳米材料的低成本高效制备的成套工艺技术,解决了煤矸石煅烧放热和保持活性之间相矛盾的问题。热爱的力量驱动着团队不断前进,从前期调研、科研到最后示范产业线落地历时五年,此项目第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今年10月将建成国际上首条煤矸石低碳低成本大宗利用示范线并投入生产。
热爱的土壤“滋养”
“问渠长廊”异彩纷呈的科学科普文化节,面向校内外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面向校内外全体大学生的线上线下科普讲座、科普展览……一个学校的科技氛围展现了学校对科技的热情——中南在展示科技创新魅力的同时增强大众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在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中南人热爱科技、走上科研道路。
2023年中南大学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角
位于铁道校区的“现代轨道交通建造与运维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深厚的学科资源和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实验室与科普馆一体,专业讲解与智能展示结合,“线上+线下”互补的科普生态链;位于新校区A座四楼的以物理类为主的科普演示馆,由学校学院精心打造,面积超500平方米,演示仪器300余台,在这里,各种极具魅力的物理演示每天都在上演;位于湘雅校区的人体形态科技馆依托百年湘雅传承的人体解剖标本资源,拥有2000余件人体组织器官标本,独特的管道铸型技术,让访客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游走在五脏六腑中的血管,了解心、肝、脾、肾等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结构,探索生命的密码。
在问渠长廊,化学化工学院开展的“化学文化节”创意性地将魔幻文化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将科普做成了一场“魔法探秘之旅”。来自法学院的2022级本科生谭焜硕表示,虽然他是文科生,但如此“炫酷”的科普也深深地吸引了他,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在升华广场,由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科技周游园会上,同学们在欢声中接受科普、在笑语中收获知识,他们拿最简易的原材料,用最严谨的学科原理搭建起一座座DIY小桥。
此外,中南目前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数量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在中南,科技的气息四溢、蓬勃发展、丰富多彩;它是激动人心的新发现、探索未知的冒险、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它是老师们的引领、同学们的合作、众志成城的集体智慧;对中南来说,科技的热爱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价值观,激励着每一个中南人不断进步、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