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师大报》

你我共扬青春朝气 集体绘就精彩篇章

2023-05-31     浏览(101)     (0)
  编者按 五月是火热的季节,风暖花香,万木葱茏,师大学子们青春洋溢;五月是多彩的季节,有奋斗,有收获,也有希望。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我校团组织和团员、团干部踔厉奋发、创先争优,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充分展示了我校团学组织坚守为党育人的工作成效和我校青年学子奋发进取、后继有人的精神风貌。

庆祝五四青年节,展现学子集体风采。本月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活力社团”的评选结果已揭晓,我校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2019级4班本科生团支部、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9级1班本科生团支部、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9级本科生团支部获评“活力团支部”;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德育研究会获评“活力社团”。

众志成城齐奋斗,团结共进创佳绩

团结是成功的关键词。“活力团支部”各有特色,在被问及获评原因时,三名团支书不谋而合地给出了相似的答案。19级舞蹈表演专业的黄申说:“只有支部成员团结一心、一起奋斗,支部建设才能越来越好。在一个团支部里,每一位成员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我们也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一切工作都以党的旗帜、以党的意志为准绳。”19级学前教育专业的曾梦蝶说:“作为一个人数较多的支部,我们始终能够做到管理规范、作风良好,这离不开支部日常工作的认真细致、班级团员的积极配合。并且我们可以为着同一件事情共同努力并坚持到底,这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为此次获奖打下了坚实基础。”19级美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王文婷说:“我们支部重视激发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成员对艺术活动积极提出独到见解,而这些奇思妙想总能为下一次的集体活动提供不少灵感。我们的团日活动丰富多彩,专业竞赛实力总体也很强,支部取得了颇多的奖项。”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团活力的基础。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裴涵悦在德育研究会担任宣传部部长,她表示:“德育研究会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仅举办理论活动,如演讲和研讨会,还组织实践活动、竞赛活动、文娱活动等,3000 多名会员和广大学生共同参与。我们还密切联系基层学生,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为我们赢得‘活力社团’的评价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德育研究会还获得过很多奖项。“我们先后获得‘校优秀学生社团’、‘校十佳学生社团’荣誉,校外奖项也有很多,推出的活动不仅得到校内的高度肯定,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裴涵悦继续介绍道。

改革创新有方法,力争上游不停息

成长路漫漫,改革创新是团支部与社团建设的闪光点。先通过院级选拔,再进入学校层面选拔,而后至省级,直至全国评选并获奖,光鲜现实的背后是团支部与社团成员们夜以继日的奋斗。四年的团支部建设过程中,2019级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4班本科生团支部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并未知难而退。虽然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文化差异很大,但经过磨合后他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默契。整个建设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学习繁多且分散的课程,人员集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时间难以统一。黄申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法:“我们经常‘见缝插针’,在通识课前后、演出候场时、排练休息时进行团组织的学习活动。疫情期间我们也一直坚持学习线上团课,即使无法见面,我们的心一直连在一起。”

在一开始入学时,曾梦蝶就已经计划起了优秀团支部的建设工作。她表示建设过程主要是从大一成立支部开始,班级就以支委为引领,以团小组组长为抓手,增强支部团员间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强调支部干部的服务力,树立一切为服务同学的理念,倾听班级同学的批评与建议,不断改进。支部四年获得了很多荣誉,比如青春微团课院级一等奖、校五星级团支部、校活力团支部等等,40余人次获“优秀团员”称号,10余人次获“优秀团干”称号,青年大学习观看率始终保持前列。

王文婷所在团支部的建设与创新,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不同方法:“在理论学习方面,支部定期会展开‘艺彩人生’读书报告会,由辅导员组织,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轮流领学新的党团理论知识。”这样由点带面的方法激发了成员们的理论学习热情,并且这个学习模式也普及到了其他团支部,体现了支部的引领力。用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补充理论。在实践方面,支部同学积极参与‘为烈士画像’‘乡村美化师’‘美育聚梦云课堂’等实践育人品牌。”她们在社会大课堂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用“专业+思政”的方式在实践中彰显引领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取得了众多成就:从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到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累计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共计200余项;“为烈士画像”和“乡村美化师”获国家级和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30多年来德育研究会始终坚持“悟道习德,育己树人”的宗旨,这为其工作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德育研究会于1991年3月成立,由党的二十大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路丙辉教授创立。1991至2010年社团会员持续增长,活动内容和形式得到丰富,初具规模。2010年后,社团在前期基础上,选择培育一些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不断丰富并发展,获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校内外认可,打造了社团的名片。近年,在品牌活动带动下,会员数量迅速增长至3000人,各项活动的举办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活动事迹受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安徽新闻网等中央、省级媒体广泛关注。

认真务实守初心,经验分享同进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百炼成钢,无悔拼搏岁月。多年努力让笑容更加灿烂地绽放在支部团员与社团成员的脸上。黄申得知自己所在的团支部获评“活力团支部”时,她十分激动,笑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作为团支部书记,我认为获评‘活力团支部’是对我们支部四年组织建设的肯定,也给我们大学四年的团组织建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王文婷觉得十分荣幸能够入选:“成员们都很受鼓舞。这次的荣誉是每个成员、每个帮助我们的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站在不同的十字路口,每段旅途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最后王文婷满怀希望地说:“期待在校同学们都能通过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美丽‘风景’,我们会带着所学所会和初心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此次荣誉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务实、独具特色是经验的总结。在介绍完团支部建设过程后曾梦蝶继续向我们分享了建设经验:“首先是三会两制一课,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台账,杜绝形式主义、随意主义,这些与团日活动一同决定了支部的基底。其次是一定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很多支部千篇一律,评选并没有与众不同之处。各支部可以慢慢摸索出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支部特色,比如我们支部结合学前教育开展一系列以支部为单位的志愿实践活动,这样更有竞争力。”

坚持、群策群力是取得成就的钥匙。黄申说:“要让每一个人在团支部中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大家拥有归属感,能够感受到支部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分工要合理,让大家各司其职,培养集体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提高团员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同学发挥出其最大的能力,也能使团支部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王文婷也有同样的观点:“支部向心力很重要,团队成员一定是一条心的,带着坚持到底的冲劲把每一次集体活动和比赛都做好,为集体获得更多荣誉。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调节也很重要,作为组织者要和干部们配合扮演好引导者、调节者的角色。”

祝贺我校4个学生集体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活力社团”。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同学们心里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案例,用经验体会为同学们提供了成功的道路参考。青春岁月当奋斗,莘莘学子守初心。师大青年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家团结一致,必能共筑美好校园。

(文/刘雪 徐浩通 杨玉玲 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