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逻辑与进路

作者:殷昭鲁    
2023-04-28     浏览(103)     (0)

文章总结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应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以久久为公的韧劲推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强调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土壤,弘扬崇廉拒腐良好社会风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份沉甸甸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前进。而从中产生的廉洁文化,作为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是推动我们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关键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此前,为加强党的廉洁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省委则围绕《意见》相关要求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无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论述,还是《意见》与《措施》对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可以说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当前,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在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基础上,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认真对待其理论意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落实。

认真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的理论意涵

就其理论内涵与本质属性而言,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廉洁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理念、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最终的目的是引导从政者清廉为民做事。

首先,新时代廉洁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富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是一直被提倡的为政品质,从“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到“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无不体现了对廉洁的追求。我们党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标准,不仅是对传统廉洁文化的继承,也赋予其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其次,新时代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先进性和指导性。新时代廉洁文化以传递清正、自律、廉明等正能量为指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引领力的部分,对社会主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形塑功能。

再次,新时代廉洁文化是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复合体,内含政治性和社会性。从性质上看,它既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还是一种大众的社会文化;从受众上看,不仅针对党员干部,还面向广大群众;从建设目标上看,不仅旨在营造健康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更致力于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生态。

深刻领会党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廉洁文化建设正是以“思想觉悟”为问题导向,从精神层面着手,崇德尚廉、崇廉拒腐,在人们心底筑起一道反腐败的思想防线。它是我们党加强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拒腐防变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党提升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

首先,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意见》从“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以说赋予了文化建设以鲜明的政治意义,体现了文化服务于政治的思想逻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其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营造廉洁氛围、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一体推进“三不”,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廉洁氛围,厚植廉洁文化基础,培养廉洁操守等,更好地为“三不”一体化推进释放出更多治理效能。

再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党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应有之意。从大历史的视野观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重视廉洁建设,并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不同时空背景和发展形势而不断调适其基本方略和推进路径。重视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映射出现代政党治理的内在诉求,而且也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

扎实推进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落实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意见》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及目标任务等给予了顶层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让廉政文化建设真正发挥实效。

首先,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这是首要的政治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整体合力,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构建廉洁文化建设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其次,廉洁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既要重视发挥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功效,拓宽民主监督的途径与方式,让腐败无所遁形,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净化,还要将廉洁文化融入人民日常生活,深化群众对廉洁文化的认知,实现廉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效由人民评判,成果由人民共享。

再次,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土壤、弘扬崇廉拒腐良好社会风尚。一方面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精华滋养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良好社会风尚,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明辨是非黑白,杜绝旁门左道,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旗帜鲜明地与有害政治文化作斗争,以良好社会风尚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综合言之,尽管文化的力量无形而有质,温润、深厚而持久,但文化建设却不是一日之功。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性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我们一定要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意见》与《措施》深入学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以久久为公的韧劲推动我们党廉洁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作者系社科处副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