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对于学习非常重视。《论语》中就曾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记载,教授人们如何正确地学习。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曾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敦促人们要努力学习,不要过度游玩嬉戏导致光阴荒废。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可以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高度重视学习的传统,不仅强调学习本身的重要性,还努力探寻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因此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有着非常浓厚的学习气氛。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传统学习观开始受到影响。尤其是抗击疫情以来,伴随经济形势变化,社会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受此影响,部分青年学子开始呈现出对人生的迷茫,“小镇做题家”与“孔乙己的长衫”等自嘲性称呼开始流行,甚至有人借机宣扬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这些都对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学习观构成较大冲击。
尽管传统学习观依旧具有很大合理性,对当今社会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传统学习观亦有部分内容不适应现代社会。这种情况下,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当树立怎样的学习观才能高效学习并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是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学子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坚持学以致用,拒绝急功近利
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任何事情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所在,唯有如此方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才能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寻找不足,逐渐完善。先贤孟子也在《孟子·尽心下》中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认为学习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而新时代我们青年学子构建学习观的过程中,仍需将学以致用放在首位。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初衷,无论哪个历史阶段,学习都是人们间接获取社会经验与生存技能的重要方式。这种情况下,高效学习是我们青年学子成才立业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谁能更好理解所学知识及其实践价值并寻找到适当的实践途径,谁就有较大概率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然而,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应用的普遍化,部分科研人员为追逐所谓的“时代潮流”而不分学科,盲目推崇数据、公式或模型等所谓的“科学研究方式”。
不可否认,不同学科间的正常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促进各个学科共同发展,甚至提供新的思路,但并不意味着各学科的独特性就可以被抹杀。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积极创新固然没错,但必须注意每个学科的特殊性。打着“创新”的旗号盲目照搬某些学科研究模式,不仅不能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反而容易造成混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生搬硬套脱离现实的理论、模型或公式,并不能让相关学科拥有更好实践价值,反而在很大程度容易误导广大青年学子,致使其无法掌握真正的本领。
我们青年学子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在步入社会前必须要经过漫长的学习阶段以掌握足够的生存技能和间接社会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脚踏实地,耐住寂寞,努力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抵御某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侵蚀,就很容易陷入盲目创新的泥潭。
积极探索世界,努力开拓视野
对世界的探索欲是支撑青年学子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这种对世界的探索欲会转化成强烈的知识需求。而只要保持着旺盛的知识需求,人就不容易迷茫,就会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点击上网就可以纵览国内外要闻,各种生活细节或无数社会轶事。理论上,丰富的信息应当让现代人的视野更加宽广,而且更加愿意去了解这个世界。但现实是,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反而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形成一种相对封闭且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大幅攀升,比如焦虑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约40年前,中国焦虑症发病率不足1%,可当下已经增至13%。而美国疾控中心《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新刊发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仅从2020年8月到12月,美国焦虑相关症状的病人总数便增长13%。很明显,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增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尽管从医学角度而言,多数神经性疾病的发生皆于神经系统的紊乱有很大关系,但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现代社会的整体开拓视野欲望呈现下降趋势,而这也成为各类精神性疾病的重要环境诱因。
人在积极探索世界、努力开拓视野的过程中往往会拥有较好的精神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探索世界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分析各种信息,思考诸多对策。另一方面,也在于开拓视野所带来的成就感能愉悦身心,进而产生更多精神动力。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所需学习的知识也愈加繁杂。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倍增长,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被全球所知晓。这种情况下,个人视野的开拓空间受到很大削减,自然也严重影响到开拓动力。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不存在真正孤立于世的个体。所以不积极开拓视野并关注世界变化,不仅会造成思维模式落后和眼光局限,还会造成接触信息的相对闭塞。因为人类对于所接触信息的利用效率高低和自身的视野与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视野狭隘则思维能力势必受到局限。即使接触到海量信息也只会关注那些自身能理解或自身愿意相信的信息,从而导致视野进一步狭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我们青年学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积极开拓视野的意识,不要只满足于学习课本知识或对于本专业领域外的事情完全不予理会。纵然人类已经在很多领域形成完整的体系,但这个世界依旧有很多未知的区域需要去探索。只有尽可能开拓自身视野才能更好探索世界,也才能有效地避免迷茫。
正确看待社会,冷静应对挫折
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青年学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很常见,但如何认识这些挫折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社会每发展到一个阶段就会有这个阶段特有的社会矛盾,青年学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遇到不同的矛盾。而很多时候,这些矛盾会成为我们青年学子们受到挫折或感受到挫败的重要原因。
需要承认的是,这个社会距离很多人心中的理想世界还有较大距离。部分社会矛盾也确实很激烈,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些人的正常生活与心态。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就业质量及部分地区过高的房价等问题非常现实,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这些问题也可能成为挫折的根源。比如因为看不到就业前景而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否定自我,亦或是因为感到未来难以获得高收入而日趋焦虑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年学子们需要首先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较为稳妥的认知。现实问题固然不容忽视,但生活总需要向前进才会有希望。既然很多问题短时间内没有解决的可能,那就不如先努力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打磨口头表达、文字写作或思维逻辑等通用技能,积累间接社会经验,为可能到来的机遇做好准备。面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则需要保持冷静,没有人能永远成功,一生顺利。与其焦虑和咒骂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尽可能减少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的道路漫长且清苦,每一个敢于挑战的学子都值得被尊重。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我们青年学子在新时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积累间接社会经验,为最终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总之,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青年学子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坚持学以致用,拒绝急功近利;要积极探索世界,不断开拓视野;要正确对待社会,冷静对待挫折。在奔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青年学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行信统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终身学习中增长才干,努力拼搏,奋斗终生!
(指导老师: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