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7 月 10 日,“大美西藏——李启色重彩山水画展”在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开幕。这是美术学院教授李启色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礼,也是他对援藏之行收获的总结。2020年8月28日,李启色作为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正式开启了他为期一年的援藏生活。在此期间,李启色指导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成功申报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实现了新的学术突破,其教学及科研成果受到了西藏大学校长和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领导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李启色教授援藏一年来心系雪域高原,倾情援藏事业,工作卓有成效。108 幅西藏国画作品成就了‘大美西藏’画展,充分展示了他对西藏这片高原净土的深情和对援藏事业的热爱,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情讴歌。”华师校方为“大美西藏”画展发来贺信。除师者身份外,李启色还有作为画家的一面。他常常利用空余时间踏遍西藏山山水水,用双脚丈量寸寸土地,用笔触记下山川河湖,践行着他艺术援藏的使命与愿景。壮阔巍峨的珠穆朗玛峰、澄明净澈的羊湖、古今交叠的布达拉宫广场等等,都一一在李启色的画卷上展开。
李启色与妻子一同前往西藏。初到西藏时,呼吸急促与心跳加快是西藏给他们的下马威。开始的一星期,李启色都在卧床休息,靠着红景天和氧气瓶熬过那段日子。50 多岁的他对自己身体的反馈心存担忧:“我和爱人每天早上都要喊对方几声,担心哪天就起不来了。”但他并没有因此却步,经过一个月的调整,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激情。“身体好点后,我常去西藏的书店买书,一买就是十几本。”为了让教学计划和艺术创作更好地进行,李启色从西藏的历史、节日与服装,到西藏的风俗、宗教与文学,与藏区文化打了个全方位的照面。书籍为他搭建起了解当地文化的桥梁,也为后续的采风做下铺垫。
同为画家的妻子陈榕云也常伴李启色一起出门采风。拉萨、林芝、日喀则……他们走遍了西藏六市一地区,扛着十几斤重的画具走到哪画到哪,随时随地捕捉景色,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自然变化,常常外景写生基本都持续一整天。日照金顶等美景转瞬即逝,遇上高原反应,两人有时来不及歇息,甚至“一边吸氧,一边画画”,一站就是一、二个小时。因此,每逢出行,他们都备足氧气瓶和各类药品,以防身体不适。回忆起西藏的夜晚,陈榕云总是想起李启色端坐画架前潜心创作的身影:“他一般都要画到晚上 12点,最晚的时候画到凌晨3点。”
随着画作增多,宿舍也慢慢被大大小小的画具填满,夫妻二人为此特意向学校申请多一间卧室,专门用于放置画具。短短一年时间,李启色步履不停,创作出了 108 幅作品,选材从自然景观覆盖至人文历史,足迹遍布上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而这个结果,也超出了他的预期,“我开始怎么也没想过可以画这么多。”援藏使命重大,李启色担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日常的学术和管理工作都没落下,上课、指导、学科建设、课题申报、参加各类会议和文体活动,有时晚上还要在办公室值班。“纪律严格,天气又冷,只是因为我太喜欢画画,才不断有创作激情吧。”谈起未曾停歇过的工作及采风经历,李启色神采奕奕,爽朗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