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工业大学 - 《西安工业大学报》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2023-04-10     浏览(131)     (0)

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传承需要开放学习、参与实践活动和树立民族意识。需要采取辩证的态度传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只有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探索其中的精华和智慧。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听讲座、参加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挥。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体验传统文化的生动形态,向更多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只有真正热爱、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更加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以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社会行为准则为指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和道德。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发挥传播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向更多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清醒,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努力成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文化传承者。我们也应该在树立民族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民族意识,要自觉做到与传统文化相协调,努力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向外展现中华民族的理性、智慧和美。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民族文化的大繁荣。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间洗礼,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我们需要辩证地判断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去除。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而是需要对其中的价值进行批判性思考,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还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认识和理解,并使用现代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生:盖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