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 “我在‘打灰’挺好的”为主题,开展了约稿活动。活动邀请部分毕业五年内、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校友和院友,分享其在工作岗位的经验。
“打灰”是工程行业自我调侃的一种说法,原指在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现在也成了土木专业学生指称就业去向的代名词。说起“打灰”,很多人觉得应该是 “灰头土脸”的。可随着“我在‘打灰’挺好的”约稿活动的进行,该学院在校学生对“打灰”有了全新认知,从前的刻板印象也因校友们的分享而被不断打破。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句歌词用在大学生对专业的态度上其实也颇为贴切。不少学生在入学后,总会后悔选错了专业,羡慕其他专业的学生顺利实现了高薪就业。可殊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专业有每个专业的就业优势,也各有各的难处。对所学专业的偏见乃至抵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本专业及未来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缺乏足够了解。
信息不对称导致在校学生容易偏听偏信,形成错误的就业观。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之所以推出“我在‘打灰’挺好的”约稿活动,是该院发现学生存在 “慢就业”“缓就业”等心理,希望运用朋辈力量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工程建设一线。
其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就该多借校友之力。一则校友与在校学弟学妹存在情感纽带,不少在校学生也乐于向已毕业的学长学姐请教,同辈的意见建议可能比浓浓的说教更容易让在校学生接受。二则某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发展前景到底如何,近些年毕业的校友最有发言权,他们现身说法可信度高,能最大限度消除很多因网络吐槽而造成的误解。
除了把更多校友请进来“花式”分享工作岗位经验,高校还可组织学生走出去,来到校友们的工作单位、岗位一线,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加深他们对本专业及未来就业情况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树立起“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理念,帮助他们在就业、择业时作出理性而坚定的选择。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