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小月月在民国
2011-03-11
文章讨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捧网络红人的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与时代特征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智商的下降。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在价值观混乱的社会中更为常见。
去年国庆节有一场为众人津津乐道的“盛宴”,不知大家还记得否。“天涯”传出一个关于名为“小月月”极品女孩的故事,尚未甄别真假之时已经风靡互联网,成为在天涯的直播帖,这个故事长达十数页。
这无疑会让我们想到之前凭借互联网而风靡一时的各色人物,无论是虚拟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后证实为网游魔兽团队召集2000余人组织的一起策划),还是现实中让人吃饭难以下咽的芙蓉姐姐、凤姐之流。他们似乎已经在互联网文化的历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要有人在青史上大书特书一番才是。当我把电脑的屏幕捧给我的母亲看的时候,她在大笑之后,疑问到:这样的人怎么会火?
这个问题着实难倒了我,我当然可以大篇理论去解释给她现在的新闻宣传策划如何如何,给她去解释大家并没有去追捧,只是无良媒体的作恶行为,甚至给她介绍互联网的开放性某种程度上的弊端,但是所有这些理由似乎都甚至不能说服我自己。那就是,看着这些人我的确感觉有意思,我的确会点击那个链接,去阅读这个故事,看那些我会评为"不堪入目"的照片,这林林总总都在证实着一件事,那就是我的确在"追捧"他们。而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我们的时代与母亲的那个时代或者更为靠前的时代所存在的巨大差异。
《新周刊》十月初出了一期“百年女性影像特辑”,有一部分评述了从民国到建国初期,一直到现代的女性特征。里面有一部分让我感触颇深,我想也是这部分,让我自然而然在想到凤姐之流时想望地去回忆那个时候。从稍显古旧的上海滩电影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穿梭于各类高级会所之间的“名媛”。这个圈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娱乐圈了吧,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没有谁可以称得上是“名媛”。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词汇,这不单代表着这一类人的身份高贵,更重要的它给我显示出这类人的素养决非等闲。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在想,如果小月月的故事出现在街头巷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我只能想到一种结果,那就是“乱棍打死”之后,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特征,而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无论是特立独行还是随波逐流,都无法抹掉自己身上所有的时代烙印。所以这个“小月月在民国”的假设并不成立。但是,我们发现了另一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我们追捧着本不应该被追求的东西。或者说,我们开始追寻一些不屑于为我们的前辈们所追寻的东西。这些本应该被唾弃的行为被人们摆在台面上“娱乐”。事实上,我们也在“唾弃”,人人都笑小月月的“极品相”,甚至你可以在人人网上搜索到有人专门为她设立的博客。于是我们应该发现,我们也在“娱乐”。
就貌似,我们的智商在走下坡路?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概念,那是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的概念──“笨蛋社会”,你可以搜索到关于这个概念的阐述“在个人智商极其高的情况下,集体性或群体性智商表现出低水平”。那么,是什么让智商越高的个体在群体生活中愿意趋从审美趣味越低俗的表现?
也许那句话说得对:这样媚俗的现象,在一个价值观向上的社会绝对不会发生,却会发生在一个价值观混乱的社会。(文/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