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用文字来讲述急诊室的故事, 今夜燃灯铺纸,将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感悟落到笔尖,聊作纪念。
这几天刚刚跨年,大部分人享受着自由的呼吸,而在医院的急诊室却在与“奥密克戎”进行着力量的对决。2022年的最后一天,急诊室交出的数据是接诊 145 人次,出车56 车次, 留观 63 人……各种数据都是平时的 2 到 3 倍。急诊室被灰色的空气笼罩,预检分诊、CT、化验检查等无不需要排队。 一楼的抢救室、二楼的留观区域、病床、输液椅、担架车、甚至地上到处都是输液的患者,护士小心的穿梭其中,及时迅速的为每个患者做着治疗。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半个月,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战斗性减员,科室只有 1 名医生没阳,我也在核酸检测阳性的第三天, 在发着烧的情况下返回了自己战斗了 30 年的岗位,当时整个急诊科加上胸痛病区的 2 名医生,只有3 名医生在岗。面对一百多名患者,身体不适的我们坚持了10 天,工作量和困难可想而知。
每个班次只有一个人,门诊看诊过程中频繁的咳嗽声都超过了就诊的患者,声音嘶哑问不出话的时候,就用打印好的问诊症状提示纸来完成问诊。 一天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职工餐厅的早餐,因为如果选择午餐,就需要穿脱防护服,加上用餐的时间,至少也得半个多小时。 考虑到这半小时时间能多看诊几位患者,我们就舍弃了休息、进餐的时间坚持在岗。 但是被感动的场景也是颇多的,有人听到医生频繁咳嗽会递上水, 有人甚至点了外卖送到诊室,我们都没来得及看清楚好心人的模样,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晚上 10 点到家,摘掉口罩,大量补充水和电解质,吃一个儿子从成都寄来的果冻橙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刻。 儿子结婚刻意减肥都没有减下来的体重,在这几天居然掉了十几斤。
在这不平凡的医学道路上一路走来, 不曾愧对病人,但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 父亲给我打电话说 82 岁患乳腺癌的老母亲发烧了,我瞬间崩溃了,因为专业知识告诉我这个病毒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打击有多大。 我在电话里大声指责父亲没有照顾好母亲, 母亲接过电话说她没事,吃了我给他们备的药物已经好多了。 我在诊室把诊椅转了180 度,擦干了眼泪,平复一下心情继续看诊,回家看两位老人的时候已经是 48 小时以后了......
这个跨年, 我成了守在病人床旁与病魔作战的 “赌徒”,赌注就是“我赌你活着”,换回来的或许是感动,但更多的是对职业信仰的一次次坚定,我依然愿意选择默默的做一颗“尘土”,此生值得!
(急诊科 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