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博兴县人民医院 - 《博兴县人民医院报》

寒冬季节谨防心血管疾病

2023-01-15     浏览(82)     (0)

成功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单位送锦旗致谢

入冬以来,伴随强冷空气多次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大幅降温过程,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到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且多发于中老年人。截至目前,我院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已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 200 例。 我们无论风雨变换,还是疫情反复,随时待命, 让每一位到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快速、最有效、最科学的治疗,挽救生命、挽救家庭,患者及家属对我们救治成功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和幸福。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每年的 12 月至次年 3 月是心血管病发病高峰期,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与血脂季节性波动的结论也相一致。据统计数据显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中约 15.8%与天气寒冷相关,而仅有 1.3%与天气炎热相关。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寒冷季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温暖季节。

心血管疾病为何冬季高发

心血管疾病易于冬季高发的因素有多个方面: 一是冬季的血压波动大, 寒冷环境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从而使血压水平比炎热环境中高 5 毫米汞柱左右,而高血压患者的这种季节性波动更为明显,导致冬季血压控制欠佳;二是冬季心脏负担重。寒冷环境刺激机体分泌肾上腺素。 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与心肌做功。 此外,天气寒冷时人们活动量减少,排汗量减少,摄入的水分也会相应减少,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三是冬季人体耗氧量增加。 在冬季,人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正常体温,耗氧量增加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四是冬季感染性疾病高发。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与炎症密不可分,而冬季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呼吸道感染会加速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增加其死亡率。 此外,冬季为御寒而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寒冷天气刺激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冬季尘埃颗粒的低空聚集、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等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等,均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风险。

哪些措施可预防冬季沁血管疾病

首先, 在做好冬季防寒保暖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保暖是健康过冬的首要措施, 外出活动务必及时增添衣物,戴好帽子口罩。 适度运动可以加速汗液排出,促进水分的摄入, 有运动习惯的人可以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在上午 10 点以后,一方面晨起时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心肌负荷较高;另一方面,晨起温度过低,易刺激血管收缩, 有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病史的人群此时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

其次,高血压患者冬季要做好血压测量,合理、规律地使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波动相较于正常人群会更加明显,因此建议每日于晨起、下午、睡前分别测量一次血压,如发现较前有明显变化,应及时就医调整降压药物,切忌自己随意增减药物。

另外,冬季要适当的调整饮食习惯,控制血脂水平。 相关数据表明,冬季人群的血脂均值要高于其他季节,这可能与冬季习惯吃高热量的食物有关。而较高的血脂水平,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因此,冬季要适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日常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白茶、绿茶及苦丁茶等,但要避免饮用浓茶。 寒冷时,人体的血液粘稠度会增加,因此,要尽量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量大概在 1.5—2.5 升左右, 心衰患者要注意控制在每日 1.5—2 升以内。

最后,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今,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群的专利,其发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良好规律的作息是健康的前提。夜晚应保证充足睡眠,尽量于晚上 11 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高油高盐饮食;及时排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外出时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有必要及时做好防护;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可以提前打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胸痛卒中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