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重庆历史记忆”抖音号,一个个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出的优秀案例解析,重新唤起了大家对重庆的历史记忆,并感受到这座英雄之城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这个已经拥有40多万粉丝的抖音号运营团队,正是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学校、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不断树牢全体党员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积极推进支部组织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党员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着加强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重要作用,引导当代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大责任。
为推进党员理论学习生动化、深入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严格执行学习研究制度,积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党建工作科学研究,用科学思想强化党员理想信念。
支部严格贯彻落实《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支部书记定期讲党课,支部党员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每日督促党员“学习强国”学习打卡,通过青年博士经典解读座谈会、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方式对党员同志进行思想洗礼,从理论学习中悟思想真谛。
支部积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如举行党史党建知识竞赛、重温经典诗歌朗诵、“学百年党史 辩你我风华”辩论赛、观看党史话剧等。支部成员在思想交锋中深化了对党史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决心,从多样化学习活动中汲取了精神力量。
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以科研提升能力水平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充分利用周边革命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从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支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加社会红色实践活动,并精心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比如组织全体支部同志前往“白公馆”渣滓洞”周公馆”“聂荣臻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从现场学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增强使命担当。
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科学研究,从科研中深化理论武装。支部党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开展党建工作科学研究,提升支部党员科研能力与理论水平。目前,支部党员已在《中国高等教育》《探索》《思想教育研究》《重庆社会科学》等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党建工作相关论文30余篇。同时,支部成员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先后有14名同学在重庆市以及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生论坛中获得奖项,支部成员在党建工作科学研究中深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用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挖掘文化资源弘扬正能量
为促进支部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和真用,支部鼓励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南思斋”经典著作读书会。围绕《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展开研读和讨论,引导党员同志读原著、品经典,不断提升支部党员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运营支部现有的“重庆历史记忆”抖音号,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挖掘优秀案例,制作社会大众乐于接受的短视频,弘扬社会正能量。截至目前,重庆历史记忆”抖音号已有粉丝44万余人,获得点赞343万余次,视频播放量达数亿次。其中有代表性的自制短视频《身边的红岩精神:郭长波》《杨闇公:血洒佛图关》《通信救国的先驱:刘宜伦》《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小萝卜头》《科学救国的先驱:任鸿隽》《红岩英烈周均时》《入葬重庆的抗战英雄张自忠》《川军抗战名将王铭章》等,累计播放量数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