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学院工程数学教研部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铸魂、思政、育才”三大工程,从“强信心、筑同心、暖人心”三个维度,全方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深化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推进,积极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创新“四二”学习模式,培根铸魂提素养
工程数学教研部教工党支部坚持将“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贯穿大学数学研教科践工作,创新推出“书记领学+委员带学+党日齐学+分散自学”ד党课领学+主题研学+参观访学+网络笃学”的“四二”学习模式,引领广大师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做到强信仰之基,足精神之钙,稳思想之舵。
在“四二”学习模式中,支部党员按照“学习研讨、领悟宣讲、思政融合、育人实效”四个步骤落实闭环工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举办专题学习研讨、党课、宣讲等,实现教师党员全面覆盖,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经验成果《“用三会一课”提高党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发表在《党课参考》。把政治建设引领课程思政摆在首位,筑牢“根”和“魂”,做到心中有“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聚焦“学、研、讲、宣、践”五个重点环节,组织五个师生党支部开展“同学党史、齐悟思想、共见担当、勇开新局”等多场学习研访活动,持续提升支委的政治判断力、组织领导力、政治执行力,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感召力,目前已培养1名青年博士加入党组织,1名青年教师成为发展对象,1名青年博士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创建“二三”党建阵地,课程思政出成果
工程数学教研部教工党支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信息科技创新人才作为重要使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绘出数学课程育人的同心圆,凝聚学校“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的正能量。
支部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的原则,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构建“集中+分散”ד课内+课外”ד线下+线上”的“二三”党建阵地,充分发挥学习强国、支部QQ群与微信群等新媒体党建阵地效能。
支部书记鲜思东同志主研市级教改重大项目1项,主持市级课程思政重点项目1项;主讲“大数据下多源异构信息聚类--学史明理、研教融合、学史力行、主动攀登”等专题党课17次,将党的理论宣讲与教学科研实践育人有机统一。
支部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标椎化、授课计划规范化、思政案例多样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思政润入无形化“五化同构”建设,围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建模等课程群,组织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11场次;所开设的数学建模课程已建成重庆市一流在线开放课程,选用学校超过177所,学习量超过160万;出版专著教材11部;获重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创立“四五”育人体系,融合育才有成效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支部坚持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不断凝聚大学数学课程育人的磅礴力量,营造向善向上、顺心舒心的育人氛围。
从学科发展的重点、难点及广大师生关心的热点切入,支部常态化组织开展“学党史、庆百年、强信念”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申报市重点学科、谋划建设博士点学科,涌现出一批又红又专的先进典型。近年来,党支部先后获评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人次获重庆邮电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与“十佳师德标兵”称号;系统科学、数学获批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
在实践探索中,支部创立“数学思政常态化+数学课程前沿化+数学资源多样化+建模践训工程化”ד数学微课+建模实训+建模竞赛+项目研究+工程实践”的“四五”育人体系,实施“课堂育人、研究慧人、科创引人、示范德人”系列立德树人活动。
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书记工作室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党建与教学研究、科创实践、创业就业的全面融合。支部成员带领学生完成的5篇抗疫论文被SCI论文引用超过30余次;指导70余名学生成功考研与就业;用知识赋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党员教师获得教学创新大赛、“
我最喜欢的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19项;指导本科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二等奖105项,成绩排名全国第十;3名党员荣获数学建模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关事迹于2021年10月24日得到《重庆日报》全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