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市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单位共47个,其中,我校外语学院本科学生党支部榜上有名。
近年来,外语学院本科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持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支部积极组织开展特色党课宣讲和特色党建活动,强化党员发展,树立典型标杆,着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
党课宣讲亮特色,筑牢党员学生思想堡垒
党课是加强党员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讲好一堂党课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性和严肃性,也要突出针对性、多样性和感染性。
支部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以及“00后”大学生特点,深入开展党课宣讲,主题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入党教育等,将家国情怀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
同时,支部开展党课巡讲制度,组建学生党员党课巡讲团队轮流上党课。在疫情期间,支部成员结合疫情中的爱国主义和青年责任担当,主动思考、主动发声,先后开展了主题为《共克时艰,传承家国情怀》《逆行与坚守,青春与担当》《用青年人的视角讲述青年人的故事》《疫情防控,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等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微党课宣讲。
通过党支部辐射各团支部,也加强了党团组织建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党史宣讲作为支部思想建设、筑牢党员学生思想堡垒的有力法宝,成效显著。三年来,支部共开展微党课、微团课宣讲40余次。主题党课《无奋斗,不青春》获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微课一等奖,先后在“学习强国”、“七一网”等平台进行展播。在去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外国语学院本科学生党支部作为全校唯一遴选的学生支部,参与了重庆电视台“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基层党建系列主题报道。
党员发展强抓手,促进培育塑造良性循环
高校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要阵地,其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培育和塑造,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这一点上,支部一方面严把党员入口关,制定了《外国语学院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将学生的学业表现、综合测评、志愿服务与学生的推优入党结合起来,真正选拔优秀的、群众认可的学生加入党组织。
与此同时,注重面向新生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制定《外国语学院党员启蒙教育实施方案》,加强新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好入党教育培养的基础。
开展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长效机制,开展党员“1+1”帮扶,即一名党员联系2—3个入党积极分子,1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4—5个普通同学,建立学生党员教育四年不断线的联系机制。
开展党员履职清单,落实党员履职践诺,定期汇报、认真查摆,促进党员作用发挥。通过严把党员发展关、党员教育关,形成了党员发展、培养、教育、作用发挥四个链条的完整闭环,促进了党员发展的良性循环。
支部建设有亮点,主题党日+”成特色品牌
在外语学院本科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一直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平台。
支部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推动支部党员全部参与外国语学院学业辅导分中心志愿服务。发挥英语专业的学科优势,组织学生党员开展“WE+”英语小课堂学业帮扶活动。目前累计开展6期四、六级英语朋辈辅导,服务全校1000余名学生。经辅导后四级最高通过率达86%,六级最高通过率达78%,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服务学生的支部效能。
以“主题党日+传统文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支部撰写的工作案例《墨香沁韶华,国韵润红心》“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思政司优秀工作案例、2020年重庆市高校“一校一品”优秀团学工作品牌以及重庆市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等,获批校级思想政治精品项目立项建设,形成了较好的支部特色和品牌效益。
树立标杆榜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建设的成效,在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外语学院本科学生党支部先后培养出了党课宣讲典范熊囿淋、志愿服务典范吴链、才艺特长典范李玉钿、优秀学业典范乔欣、就业创业典范肖世洋等优秀党员,在各个方面为同学们树立了标杆榜样。
支部成员先后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大赛、演讲大赛、翻译大赛、学术词汇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3项,获评重庆市各类先进个人等省部级荣誉称号25项,3人获得学校“五四之星”称号,3人参与西部计划和特岗教师项目,扎根基层,服务西部,勇担青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