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怀抱绿梦的“林”家博士———记我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研究生王亮才

作者:普京文  胡泽妍  陈怡然    
2023-03-01     浏览(425)     (0)

王亮才博士心怀“绿梦”,致力于绿色产业研究。他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体系中,同时他也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孩提时,一颗绿色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硕士时,追寻着“变废为宝”的“绿梦”;

博士时,投身绿色产业,“绿梦”成真。

“绿梦”,始终是南京林业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亮才笃行不怠的追求,也让他在学术的道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累计发表SCI等论文16篇,已授权发明专利三项。曾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校三好学生、校长特别奖学金获得者。

心怀“绿梦”  踏上科研之路

王亮才出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每当看到村里人将水稻秸秆直接在田里焚烧,烟雾滚滚,焦味扑鼻,他就会想:这些稻杆能不能重复利用,变废为宝呢?从此,一颗绿色的种子,在他的心里萌芽。

2013年,王亮才进入淮北师范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他明确了自己以后想要研究的方向,当他了解到南林周建斌教授的团队与研究方向后,他愈发感兴趣。经过努力,他考入南林,五载奋斗,他从林业工程专业到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追寻自己的“绿梦”。

“风好正是扬帆时”,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导师的指导下,王亮才的视线落到了多孔碳上。生物质基多孔碳是当今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可持续材料,但其制备过程仍以“试错法”为主。因此,王亮才在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将利用多孔碳前体的各种理化性质可控制备多孔碳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研究成果就像是科研者的孩子,提到自己和团队的心血,记者眼前的王亮才神采奕奕,眼眸间写满兴奋与自豪,只见他起身快步走向实验柜,指向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蛋形容器,不同工艺下孕育出的精心成果就储存其中。跟随他的目光扫过摆满桌子的实验室,只见大大小小的仪器和包装盒堆放在一起。

“研一的时候,下了课就来实验室,后来学位课修完了,便整天扎了进来,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几年来都这样。”王亮才并不觉得实验室枯燥,他专注于科研学习,只有在周末,才会花上两三个小时去看场电影或去体育馆打羽毛球放松自己。

不屈不挠  扫除科研荆棘

科研初期,在多孔碳制备、电容器组装及测试等领域,王亮才的知识储备几乎为零。面对困境,他没有犹豫退缩,而是坚持查阅书籍,研究相关论文,并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谈及他的论文,王亮才从柜子里取出整齐放置的各种颜色的论文文件夹,一个一个介绍,叠放在一起竟约有半米高,仔细翻看,密密麻麻的字符上做了不同颜色的标注,有些地方还做了折页处理。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英语基础薄弱是王亮才最初的难关。对此,他潜心钻研,并在写论文时坚持直接用英语写来锻炼自己,有时一篇论文需要前后调整近十次才能达到他满意的程度。现在,虽然王亮才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累计发表SCI论文14篇,但他仍精益求精,“现在的目标是想发更好的SCI”。

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使王亮才在科研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最终,他从可再生的林农废弃物转向对环境影响有限的高性能多孔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体系当中,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多孔碳孔结构可靶向调控的路线。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王亮才的成就很快受到业界瞩目。博士期间,王亮才受邀担任Drying Technology的期刊审稿人和Frontiers in Materials的客座编辑,目前已审稿20多篇论文,为业内科研事业作了一定的贡献。

创新创业  两获大赛金奖

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是王亮才的导师和他所在科研小组多年潜心钻研的成果。为了将气化多联产技术与设备推向市场,发挥林业工程专业在生物质固碳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王亮才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他在比赛团队里担任技术总监,主要负责团队中的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专利部分,参与生物质气化技术研发、成果鉴定与装备的研发迭代。

备赛过程从来都是漫长且艰辛的,团队从2021年4月开始准备比赛,一直到10月中旬比赛结束,中途基本没有休息过。

“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几乎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王亮才介绍,面对专家质疑,团队选择了逆流而上,对项目PPT反复修改,对技术介绍不断优化。作为技术总监,王亮才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每天都要修改团队创业计划书、润色项目PPT和制作相关流程图。

连续6个月的专心备赛,PPT修改了上百次、赛前模拟答辩打磨了上百次……上天没有辜负这群努力的人,最终他们团队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国家金奖,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也已被上百家公司应用到市场中。

2022年,该团队又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举拿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意组赛道金奖。他们的“厚土金田——双炭新模式助力土壤提质增效”项目利用农林废弃物定向制备生物质炭,还田后实现农田减肥增效、作物的提质增产和土壤的固碳增汇,土壤改良成效推广覆盖全国10个省份,带动了无数农民增产增收。

“自助者,天助之”是王亮才的座右铭。如今已进入了博三,他称自己将继续怀抱绿梦,笃行不怠,继续在科研之路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