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返家乡”社会实践
寒假,我校学子生活丰富多彩

2023-03-01     浏览(393)     (0)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我校学子回家乡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他们积极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或走进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或走进红色基地汲取精神伟力,或开展劳育实践传承优良家风,纷纷在志愿服务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返回家乡,为百姓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用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等与家乡来一场‘实践’重逢,在行走和触摸中感受乡村振兴,在交流碰撞中捕捉思想的火花。 ”谈及寒假实践活动,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熊欣怡同学介绍说,她与团队成员开展了以“学习二十大勇担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实践。作为学院新媒体平台负责同学, 她与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特长,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政务实践、红色教育、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志愿服务、学习交流等各项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利用绘画、摄影、录像、制作小视频、编写公众号推文等方式,既深入又生动地宣讲相关精神, 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风采。

“这次实践,我收获颇丰,既丰富了自身知识提升了能力, 也更坚定了努力奋斗回报家乡的信心。 ”经济与管理学院邹杰同学介绍,他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家乡开展了调研实践,通过基层调研、走访考察、 线上问卷等方式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探索, 深刻地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 在对历史发展背景和基本轮廓掌握后, 同农户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沟通和交流, 了解该产业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产业发展取得的实际效益,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助力乡村治理实践的一周时间,不仅让我了解了网格员的日常,也为社区的更加美好和谐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经济与管理学院王贵同学走进家乡社区, 结合生动事例和质朴语言, 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走进革命纪念馆,为寒假增添一抹“红”

寒假伊始,资环 2101 班陈长就前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陈长骄傲地说:“在去纪念馆前,我已通过网络查询了相关历史资料作了‘备课’,把‘功课’做在前面,可以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让红色之旅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意义非同寻常。 它是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南方革命根据地纷纷收缩乃至丧失、中国革命总体上处于艰难逆境之时而诞生的第一块崭新的根据地。 陈长走过一个又一个展区, 跟着部队“走” 完了这段革命道路。 战士们用过的草鞋、武器装备以及大大小小的战役,都给陈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组人物雕像。 战士们衣着简陋单薄、身上布满了伤口,但神情却是那样的坚定。 他们互相搀扶着,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这些细节刻画得太真实了。 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记录,它告诫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陈长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作为一名大学生要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留在风景区,为国内外游客指引方向

大年初一,计 2106 班潘佳成在与家人去云南游玩时,因偶然的机会,成为丽江古城的一名引路员。 “当时,丽江古城因为工作人员紧缺正在进行志愿者招募,所以就想试一试。 ”

在正式开始志愿服务前, 当地对他们这群应聘者进行了快速培训,包括站岗地点、旅游线路指引等。 作为游客,潘佳成刚开始并不熟悉丽江古城景点的特色, 培训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刚开始培训的时候,主要的困难在于背诵地图路线,但是后来给游客指路次数多了以后,我也渐渐熟悉了起来。 ”

潘佳成当天在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做志愿者,而四方街位于古城的中心,四通八达,所以前来询问的游客较多。 潘佳成回忆道:“除了古镇地标性建筑在哪、 洗手间在哪等等这些常规问题, 当时咨询比较多的就是当地举行的一个名叫《印象丽江》的大型剧展,很多游客都会来询问具体位置、 开始时间以及如何预约等问题。 ”潘佳成表示,每当自己遇到不熟悉的地点时,就会借助手机地图为游客指路。

志愿服务期间, 潘佳成不仅给国内旅客做了路线引导,还帮助了一些国外友人,“当时,我担心对方听不懂,于是便放慢语速,指着地图上的英文提示帮着指明路线。 ”虽然语言交流有一定障碍,但潘佳成仍耐心讲解,并为游客提供拍照等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穿着红马甲,举着牌子,潘佳成一站就是一上午。 “虽然给游客讲解得口干舌燥,但能帮到大家还是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潘佳成表示,以后有机会的话,还会做类似的志愿服务帮助更多人。

回到家庭,为家人学做一道菜

寒假期间, 返乡大学生在网络上掀起了展示厨艺的热潮,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法政学院在寒假伊始就发起了“暖家”行动的倡议,鼓励同学们返乡后, 为家人学做一道菜, 体会父母辛劳,感恩家人陪伴,传递优良家风。

法学 2202 班黄姝彦同学的父亲是江苏启东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除夕这天在单位值班,黄姝彦便做了灯笼虾等菜肴送到了父亲的办公室。 黄姝彦父亲说:“这次吃到了女儿亲手为我做的便当, 心里非常温暖, 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 ”黄姝彦表示,平时自己几乎不进厨房,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真实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今后也将尽自己所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

于北和余海茹是法学 2021 级的研究生,目前正在英国考文垂大学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 “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过年期间,她们也约上好友们一同感受浓浓的年味。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在外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 ”于北说道,“我们到唐人街感受过年的氛围,也通过家长的远程指导一起准备了家乡特色菜, 品尝到了家的味道,也就感觉自己和家的心理距离近了一些”。

本次“暖家”行动吸引了数百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 来自全国各地的南工大学子纷纷向家长学起了拿手菜,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出锅,不少同学都是第一次体验完整的做菜流程。

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志兵表示,今年“ 暖家”行动的主题是“传承美味,传递家风”,同学们向家长学习一道家庭特色菜, 家长在此过程中也进行家风教育, 构建了学校家庭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廖康利 陈宣宇 刘真真 张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