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森有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畜牧兽医专业学术带头人、延安市畜牧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高等教育名师、陕西省畜牧协会专家、陕西肉牛现代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生猪产业科技扶贫团专家、陕西省农业微生物科技产业联盟专家、陕西省科技特派员。
潜心教学科研。他潜心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了《动物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1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建成11个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研教学实训基地,培养了大批畜牧专业人才。他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陕西省农业推广奖一等奖1项,延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延安市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他出版专业著作4部,发表科技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省市职业教育、农业攻关、农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7项。
破解发展难题。随着规模化养猪快速发展,杜森有针对猪场选址规划不合理、圈舍建设不规范、生产工艺不配套、品种退化严重、疾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水平与效益不高、粪污处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自选了“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项目,旨在探索出适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模式,走低碳高效、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之路。他参照GB/T17824.1—8《规模猪场建设》标准,依据陕北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延安市13个县区百头以上的843个猪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陕北地区养猪场选址布局意见,总结出了猪舍的朝向是座北朝南偏西5~10°,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为猪舍屋脊高度的2-3倍。他主导建立了种公猪站1个,实施规模化猪场联合选育,统一供精,区域化人工授精覆盖率65%以上。各类群猪实施多段饲养,精准化管理,母猪体况得到改善,受孕率提高5个百分点,流产率降低1.5个百分点,仔猪出生重提高120克,仔猪体质增强,死亡率下降。他研发出生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3个,减少或者禁用抗菌素类药物,经产母猪的乳房炎发病率显著下降。他制定了生猪生产技术规范1套,彻底解决了猪场建设不规范、环保要求不达标、种公猪利用率低,传染病发病率高等问题。
助力乡村振兴。杜森有的科研成果在延安市及周边地区规模化以上的养猪场全面推广应用,带动新增产值56.97亿元,新增社会就业9000多人,也因此荣获2021年延安市“十三五”突出贡献创新成果奖。杜森有下乡村、进猪圈、到羊舍、钻牛棚,走遍了延安各县区无数乡镇农户,付出了辛劳。他不负国家培养,为老区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就像他经常说的,他一定要对得起这片养育他30多年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