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2022RoboCup中国公开赛中,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编译错误”代表队斩获了足球机器人小型组双冠军。这是网安学院成立以来的一项重要奖项,也是我校应用型建设道路上的一件喜事。
锻炼能力是他们参赛的初心。据队长李张坤介绍,Robocup是一个极具含金量的比赛,而小型组足球机器人比赛是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主要项目之一,参赛机器人必须采用符合小型组技术要求的小型足球机器人,通过编写比赛策略和运动规划算法与代码,两两对抗,以在规定时间内进球数计算胜负。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往往一待就是一天。“设计策略和编写代码是非常耗费精力且枯燥乏味的。”李张坤说,就在队员们苦于找不到进攻策略转换的有效方法时,一声世界杯的喝彩让沉入思考的湖面泛起涟漪,他们灵机一动,“对啊,机器人足球和真人足球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了,为什么不能从世界强队们身上汲取战术思路呢!”于是他们将阿根廷的队员跑位作为参考,最终突破困境。在比赛中,李张坤与其他六名队员抱着锻炼能力的初心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全国各大名校同台竞技,他们遇强则强,发挥出不同专业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每个模块做到极致,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在一众国内知名高校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了双冠军。
掌握本事是参赛竞技的关键。Robocup是考验队伍硬实力的比赛,对参赛队员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参加这样一个国际性的比赛,队员们不仅要掌握C++、Lua等编程语言,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硬件知识,包括机械组装、图纸绘制等。在比赛中,团队有时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代码的书写、bug的修改、查缺补漏等常常让队员加班加点到深夜。在实验室指导老师李俊和李庆风的指导与鼓励下,队员们团结上进,遇到问题就头脑风暴讨论解决方案,遇到技术障碍,他们会积极请教老师,与兄弟院校的同学交流互动。
一场完美的足球赛不仅需要凌厉的“矛”,更需要坚实的“盾”。在团队里,以余亚宁为首的防守组就是那块能让“矛”在赛场上尽情展现自己锋芒的“盾”。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余亚宁在后勤准备、技术防卫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校领导、老师和校友的支持也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李俊和李庆风两位老师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备赛期间都对队员们关怀备至。在备赛期间,他们为队员送上一份暖融融的宵夜、一床抵御寒冷的保暖被,让队员们有继续在寒夜里坚持下去的动力。遇到设备问题,学校也全力支持,为团队的研究扫清障碍、做好保障。随着一个个问题的顺利解决,他们也愈发坚信不管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都会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正是队员的不断努力和来自各方的支持,“编译错误”队最终斩获双冠军。
近年来,我校不断在全国、省级竞赛里荣获佳绩,“编译错误”战队也展示了学校双创教育的卓越成果。在团队成员看来,自身能力是未来前进的基石。“如今,越来越多的宁工人投入到大学生创新事业当中,学校提供平台,我们也有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李张坤说,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在机器人改装与代码创新上不断提高能力,为学校争得更多荣誉。(任晨曦 朱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