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我们这十年】开拓创新求实效 凝心聚力创一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学院建设成就综述

2022-12-30     浏览(154)     (0)

上接1版化+志愿服务”工作思路,通过选优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凝练支部活动特色,推动党支部创新发展,以“一支部一品牌”活动为载体将党建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打造护理特色基层党建模式。研究生党支部获评第一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由学生党支部牵头成立的“木槿天使”抗疫志愿服务队获甘肃省抗疫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坚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提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以及在教师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党支部在各教研室建立党员联络制,负责联络教研室教师的政治学习、党员发展、意识形态等工作。学生思政工作形成学院班子成员—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团队—行政后勤人员协同育人格局,将院花“木槿花—温柔的坚持”之精神与护理职业精神相结合,深入开展“木槿花”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依托“木槿天使”人文素养提升计划,围绕专业信念、心理品质、沟通交流、文化素养、礼仪形象五大模块设置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在人格修养、精神境界、文化自觉、社会责任等精神层面上的成长。

坚持引培并举,打造师资队伍“主力军”

学院不断优化专职教师队伍和结构,建院初期仅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博士1人。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5人,在职攻读博士5人。

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现状,多渠道引进、招聘和培养护理人才。一是加大引进学科带头人力度,新增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聘任兼职教授8人;引进外籍教授1人(获2022年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引进英国爱丁堡大学护理学博士1人。二是调入青年教师3人,其中2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人获得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选留高水平大学博士2人、硕士8人,其中1人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实现甘肃省护理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零的突破。三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管理,制定并完善临床教师队伍准入、管理、考核、培训等制度,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凝聚临床护理师资队伍,遴选并聘任临床护理教授1人,副教授2人;准入临床理论授课教师33人,临床带教教师140人,为学院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制定教师队伍提升计划,已有5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结构。

坚持立德树人,畅通人才培养“主动脉”

学院紧扣“强实践、重人文、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课程计划,为西北地区护理人才培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开展课程建设,做到教学与学工密切合作,课堂内与课堂外培养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本科生围绕实践、人文、创新三大体系主线,通过革新方法、拓展项目、搭建平台、优化评价等策略实现能力提升,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研究生建立“出科+中期+综合”的考核模式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强化中期考核结果应用,严格分流淘汰。同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严把开题关,学院统一预答辩,全部学位论文送教育部平台盲审,确保质量不断提升。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本科生2人分获得省级就业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专任教师1人获省级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二等奖。构建了学院班子成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导师—优秀校友多层次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学校总体就业率中保持前列。

学院成立以来,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完成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实验教学课程“西部行”协同建设项目1项;通过国家教育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护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获批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西部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团体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

坚持特色凝练,构建学科发展“主心骨”

凝聚临床护理队伍力量,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前(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