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应辩证看待论文、项目与帽子等指标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应清醒地认识到,“破五唯”的关键在于破除评价指标的唯一性,而不是不对论文、项目等提出要求。“破”之后更关键的是“立”,“立”的关键不在于彻底推翻原有指挥棒,而是回归高校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初心。如何“立”,要充分考虑高校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办学特色。国内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较为成熟,科学研究总体规模较大,已到了需要转变观念、提质增效的关键节点,具备开展“破五唯”的现实基础。而许多应用型高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学术研究整体规模仍然较小,而科学研究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突破,因此若盲目跨越式发展,直接取消对论文、项目的要求,很可能导致学术研究规模下降,同时也难以提高质量水平。有学者认为,在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案替代之前,就放弃实施已久的量化管理机制以及推行“一刀切”的标准,未免行之匆忙、操之过急[8]。量化评审在应用型高校的当前发展阶段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相对公平。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将教师队伍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统一起来,将可量化指标与实际贡献、社会影响力相结合,改善以往只看数量、级别而不论质量和内容的片面量化管理方式,鼓励教师服务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产出高水平成果。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探索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
□转摘自《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2年8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