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非公募)成立于 2009 年 5 月,注册资金 1200 万元。 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金会围绕服务学校发展目标,团结一心,励精图治,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开展多样化公益活动,通过奖学助学、奖教助教、活动资助等平台和形式,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基金会 2017 年加入慈善组织,2018年获省 5A 基金会;荣获“首届全国品质公益奖———扶贫攻坚奖”、 省先进基金会等荣誉称号。
我们这十年,坚持“目标推动,多元渠道”为原则,挖掘社会资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汇各方兴学之力,助力学校教育事业新发展。 基金会总资产从2012 年 的 2901.36 万 元 到 2021 年4590.17 万元; 捐赠协议从 2012 年的 2份到 2021 年的 41 份; 捐赠总收入2470.85 万元。 十年来,通过冠名基金、校企合作、校友捐赠建立了“双华”奖学金、程朱昌奖教助学基金、林锦泉助学基金、骆灿林创新基金、教职工高层次项目奖励基金、金职帮困助学基金等 68个公益项目, 总支出 2541.12 万元,其中:公益性支出 2469.97 万元,占总支出97.2%,总受益人次 18539 人次。
我们这十年,树榜样,立标兵,聚精神,让“三十佳”旗帜高高飘扬。十年来,基金会持续开展“十佳班主任、辅导员”“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教师”和“十佳大学生”“十大创新(创业)之星”“十大自强之星”评选活动。 十年来,共评选“三十佳” 教师 155 名、“三十佳学生”320 名,提名奖学生 167 名,共奖励资金 193.2 万元。 由于贴近校园,贴近师生,师生“三十佳”评选已成为学校加强师生思政工作重要载体,有力地弘扬了“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勇争第一、敢创唯一”之精神。
我们这十年,帮扶助困,雪中送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基金会制定帮扶贫困学生三年专项计划;与省基金会联合会签订了扶贫攻坚三年行动意向书;资助“小明培养基发展资助项目”。十年来,坚持开展“金职院帮困助学基金”资助项目、“十大自强之星”评选,陆续推出“重大困难临时补助”“爱心车票补助金”等资助项目。十年来,设立帮扶助困项目 5 个,发放资金 318.94 万元,受益人数 3088 人次。
我们这十年,立足时代,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别样红”。 2019 年基金会与学生处、二级学院共同开设“一带一路”阿郎行乡村振兴项目,从最初 4支服务队、30 余名学生, 到 2022 年 8支服务队,覆盖 9 个学院 200 余名学生参加。 在海拔 5000 米的雪域高原有我们的“E 路助农”服务队;在四季云雾缭绕的四川大凉山深处有我们的绿荫候鸟学堂;在驼铃声声的河西走廊有我们的长城修复小分队……通过学生返回家乡技术助农、数字赋能、政策宣讲等形式,探索“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资助育人新模式。中国教育网、“学习强国”等国家、省、市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上善有爱留青名, 辛勤耕耘育栋梁。 ”十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三服务”,坚持公益方向,形成了“公益服务项目化、公益项目品牌化,公益品牌透明化”发展思路;建立了“学校主导、部门支持、师生参与、基金会实施”运行机制;规范了“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实施程序。 十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由小到大,由弱渐强,一步一个脚印,有力地推进了基金会的建设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面向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强化清廉“金基”建设。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深化“三服务”,做大做强“蓄水池”。充分调动学校、校友、企业、个人筹资积极性,通过定向捐赠、冠名基金等方式和途径,提高捐赠度,力争在 2030 年基金总值超过 5000 万元; 深化 “两会融合”,构建基金会、校友会“多位一体、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产生 1+1>2 效应;守正创新,打造金职公益项目品牌。在奖教奖学、帮困助学、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领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金职特色的发展之路。
(周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