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青年锐评】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学时代也正是每个人青春中最宝贵与最美好的时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深刻理解与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学会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而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谱写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青春之歌。
“志存高远,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每当七一前夕,不少合肥市民会自发去到延乔路,用簇簇鲜花与寄语卡片来告慰陈延年、陈乔年两位先烈。当年的他们也正是20来岁的青年,在敌人的屠刀和酷刑面前,“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英勇无畏、慷慨赴死。这给世人以穿透人心的力量与跨越时空的震撼,如今“延乔路”的尽头已是“繁华大道”。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则是我们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德才并重,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2014年,随着冷冻电镜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师从施一公院士的万蕊雪,决定承担酵母剪接体提取的工作。她带领研究小组充分利用冷冻电镜,在实验室里24小时连轴转,每次完成近两千步操作,正是这样一分一秒都不浪费,万蕊雪在RNA剪接领域不断完成突破,实现“投身科学,造福人类”。青年致力科技发展,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勇于开拓,在致力创新创造中闪耀青春。”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提出,“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从而全社会“皆创新之是图,无他志焉,无他思焉”。2016年,引力波轰动世界,鼓舞了还是本科生的温家星,矢志“清华学生在太空中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他组织发起“天格计划”,进行了上百次学术讨论,完成了科学论证、撰写两万余字科学建议书,实现了基于溴化镧的探测器原型设计以及组网定位模拟,经过两年的坚持不懈的追光探索,诠释“天道酬勤、格物致知”的首颗试验卫星,顺利发射入轨。创新就要时刻保持敢为人先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锐意进取的心气。
“情理兼修,在投身伟大奋斗时奋发有为。”奋斗是青春的亮丽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与人生理想的风帆,都需要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用奋斗来实现与扬起。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15岁的少年赵珺延“千里走单骑”,只身一人从印度尼西亚为疫情中的祖国带回了5个行李箱1.5万只口罩;“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20岁的刘佳怡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一句朴实的话,让人们记住了大眼睛姑娘朱海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的人生之路很长,在前进的征途之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坚信每一份平凡而不凡的努力,终将汇聚为时代奔涌向前的大江大河。始终践行“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同人民一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书写青春奉献的华美篇章。(文新学院研究生 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