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近日,我校2021-2022学年国奖获得者名单公布,本报与官微联合推出“国奖领航,青春榜样”系列奖学金获得者的事迹报道,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学子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从专业倒数第一到专业第一,从高考失利到荣获国奖,19小教1班的陈黄翔成功实现逆风翻盘。戏曲女孩一路乘风破浪,怀揣着目标和热爱,朝着胜利的曙光不断迈进。
宣讲:坚定目标,积蓄力量
小学,启蒙老师将一首《望庐山瀑布》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种子便在陈黄翔的心里扎下了根,她暗下决心要像当初她的老师那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带给她的学生们,让他们也爱上经典!
多年后,怀揣着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梦想,通过三位一体选拔,陈黄翔如愿考入衢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达到国奖这个“千里”,首先得从“积跬步”开始。
从大一开始,陈黄翔对待学业的态度一直都是谨慎而谦卑的,有难题就与老师同学探讨,课后自主练习巩固专业课知识,图书馆成了她打卡最多的地方,为她站在国奖的领奖台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二上学期,本着对宣讲的浓厚兴趣,她加入了宣讲团。她跟随团队参加了与市实验教育集团联合的“大手拉小手,我与祖国共成长”活动,和小朋友们亲切交流。宣讲时她以钱伟长先生为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每个时代都有这般以国家大任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宣讲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奔向陈黄翔,向陈黄翔进行提问:“姐姐,我以后一定会以钱伟长先生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黄翔姐姐,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去给别人分享故事!”稚嫩的声音萦绕在陈黄翔的脑海中。在孩童的簇拥下、一阵阵欢悦的童声中,陈黄翔似乎明白了宣讲的意义。
回望大学奋斗史,从担任职务,到多次宣讲,再到参加各项竞赛,她不断汲取经验,积水成渊。多次的尝试让她能够以大方自然的姿态站在舞台上,参与国奖的竞选。
戏曲:延续热爱,努力发光
在流行音乐横行的年代,陈黄翔独爱唱戏。她不仅喜欢听曲,还自学唱曲。尽管她谦虚地解释道:“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指导,只是自己瞎唱着玩玩。”在衢州市第八届长三角越剧大赛中,陈黄翔荣获金奖。热爱戏曲的她还加入了衢州戏迷联谊会,与众多戏迷们一起探讨戏剧,研究唱腔,携手将戏曲带给人们。
这样独特的爱好也让她脱颖而出。一曲戏腔,吸引了小学教育专业的面试老师;一曲戏腔,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会唱戏的小姑娘。
全国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讲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时,她联想到用唱戏曲的方式进行解释。
在课堂上,陈黄翔将发音原理结合戏剧娓娓道来,“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一曲唱完,教室里掌声不断,同学们也都踊跃回答相关问题,“老师,我知道,随着老师口型的变化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在激烈的探讨后,陈黄翔在黑板下写下工整的板书。她开拓思维,巧妙地运用戏曲来解释声音的产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也更容易让同学们理解。凭借唱戏的特长,陈黄翔在人群中熠熠闪光。
戏曲给予了她无尽的快乐与收获,也尽己所能,传播戏曲。实习期间,她将戏曲带入课堂,教孩子们简单的戏曲表演的行礼动作,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戏曲、喜爱戏曲,既传播了中华文化,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
朗诵:不懈拼搏,释放光芒
“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她用行动积蓄力量,用拼搏释放光芒。回望竞赛之路,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对她而言,意义非同一般。那个暑假,是由不分昼夜的背诵、素材的收集、演讲稿的攥写、新闻以及演讲节目的观看组成的。”她回忆道。通过多次的练习,她不断优化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一次次的观摩学习、一遍遍的对镜练习,她的朗诵水平逐渐提高。
拼搏路上,许多老师给予她很大帮助。“老师们告诉我朗诵时声音情感要出自内心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而不是夸张地吼叫或者矫揉造作,更不是声情泛滥”。
在备战期间,老师们认真观察她的朗诵状态,指出她的发音问题,老师们从专业角度提出的问题都是她会忽视但又很重要的地方。
陈黄翔打趣的说道:“在对着郑红梅老师演讲时,她指出我的姿态问题——在演讲时由于紧张身体一直在打晃。”听取了红梅老师的建议后,她开始改善自己的姿态问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陈黄翔不断调整、美化她的朗诵作品。“我见证了黄翔的成长,看着她从最开始呆板的演讲状态到了现如今能灵活运用各种势态语,从最初的磕磕巴巴到现如今能灵活变通演讲时的突发状况。”指导老师谈及陈黄翔的进步时,满眼的欣慰,黄翔的成就是靠她的踏实和努力获得的,她不骄不躁,遇到挫折不气馁,敢于积极向我们求助,希望能看到未来更闪闪发光的她!
日复一日的积蓄力量,为陈黄翔“发光”准备了充分条件。凭借出色的表现,陈黄翔不负众望,最终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好成绩。除此之外,陈黄翔带着这份勇气和毅力积极参加了众多的比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成功实现了从“被照亮”到“去发光”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