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医学院的徐冬妍,非常荣幸能够作为2022届的本科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
不知从何时起,初夏的校园曲水桥上、地标LOGO旁多了好些穿着学位服闪拍的青年模样。他们提醒着我,又到了一年凤凰花开的时候。时至当前,还有一周医院实习任务的我,步履匆匆的同时也趁机漫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找回青春的自我,让记忆跟着感觉也慢慢变得鲜活。回想大一时的我满怀期待与喜悦,从东北踏入江南,选择成为一名医学生。从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希望。今天,在这场追寻生命的旅途中,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江南,生命于我是守护,润物无声、一生难忘。
初入江南,我沉醉于这里的风景灵动,浸润于这里的人文之美,充满生机的校园让我感到原来生命是如此美好。学医的我对于生命二字特别敏感,除了探索生理意义上的生命,我也期望追寻人生的生命意义。因此,在江南的五年,我争分夺秒地去努力探索。我享受着每天第一个到达教室的感觉,翻遍了图书馆三楼的每一本医学习题;一次次的挑灯夜战终破解了“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的魔咒,去扛起医学的小书包战胜“蓝色生死恋”;与培养的细胞“共生”,与技能室的模型“共存”……我收获了连续四年班级第一、3.99的绩点、属于自己的专利、人生的第一篇SCI和日积月累由60门专业课程凝练成的10万字医学笔记,并顺利保研至浙江大学。这一刻,生命的意义是汲取力量、变得坚强,是身披白袍、悄然绽放。
我想,一切生命的成长都得益于江南的滋养。在探寻生命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我们这届医学生是幸运的,年轻的我们始终在被呵护着。入学即有新建的医学院大楼,小班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甚至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位科研导师和一位临床导师。在学校里有着至善的培优、各类海藏的场馆、学科的竞赛和优秀学生的选树,在学院里还有不知何时两鬓已有了不少白发的班主任和还在单身的路上唱着《孤勇者》的辅导员,他们永远活跃在同学们的一线。我想真诚地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予的爱与包容,让我们有勇气去探寻生命、有能力去拥抱未来。
在江南,生命于我是奉献,点亮希望、逐梦追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中国医学生的庄重誓言,也是每一个江南医学人守护生命的初心与使命。从成立“春禾计划”志愿服务团,到发起援鄂医务人员子女守护计划;从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到参与疫情防控服务;200场志愿活动、2000多户家庭走访、上千个志愿工时,是这一份付出让我成为了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而这束光也点燃了我心中的这团火,照耀着更多被需要的人。原来,生命是给予,是奉献,是担当,是无私地传递生的希望。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江南学子选择志愿服务,学校研支团的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更多的学生选择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岗位奉献。正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说,“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愿我们都是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江南人,都能够用脚步去丈量“生命的长度”,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江南绿。
以前,总想着日子还长,殊不知樱花树下的风铃轻呢、小蠡湖畔的天鹅戏水,还有宿舍楼下“刘畊宏女孩”的毽子操、食堂萨克斯大叔的醉心奏唱,很快就将成为生命中的一段过往。同学们,明天,我们将再也不能用江南大学的学生证购买回家的车票,再也回不到那个面包还没下咽就和舍友奔波于一二教的清晨。所以,走之前让我们再去看看图书馆,毕竟考试周时它是那样的一座难求;再去食堂多吃几次饭,和打菜的阿姨多要一块酱排骨;再坐一次可爱的小黄车,向晒得皮肤黝黑的司机叔叔挥挥手;再回一趟学院,和催核酸的辅导员道一声谢谢,说一句再见。
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愿离别的我们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历尽千帆,初心不改。最后,祝福我们的江南钟灵毓秀,桃李芬芳;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每一位毕业生前程似锦,追光远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