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棋手”老师来上课,1挑12”谁赢了?

2022-05-15     浏览(124)     (0)

日前,第二教学楼2205教室座无虚席,外聘教师童欣带来的通识教育课“象棋与中国文化”课让同学们直呼过瘾:原来,课堂上也可以既好玩又能学到知识!

如此“有趣”的课堂得到了《中国日报》《重庆日报》、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媒体的报道,受到了大家的热烈好评。

教室里,12张课桌面对面摆放,12名由“排位赛”晋级的班级“象棋高手”端坐课桌前,只见童欣老师快速地在12张棋盘间游走,同学们面对老师也使出全身解数。然而,一个多小时的对弈之后,12名已经学棋3个多月的同学全部落败,随着最后一人被“将死”,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象棋“高手”为何来校上课?这位童欣老师为什么这么厉害?原来,他是一位在棋坛久经沙场的老将。从1994年参加省市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象棋比赛开始,一直到2020年,童欣拿冠军拿到手软。如今的他,既是国际象棋棋协大师、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国家一级运动员,还是高级教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注册教练、国家级裁判员。

什么样的契机,让童欣成为了学校通识教育课的外聘教师?原来,童欣还是学校通信学院2002级校友。“在棋坛打比赛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和师弟师妹们分享我对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一些心得。”今年受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邀请,童欣回到母校,承担了这门“象棋与中国文化”课的教学。排位赛和“车轮战”寓教于乐课堂上和平时打比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场景,为了让同学们在玩中学,童欣想到了打排位赛和“车轮战”的方式。

所谓排位赛,就是所有同学一起在手机上参加选拔赛,通过几轮的胜负,选出胜率最高的12名同学,他们最后进入和童欣面对面的“1挑12”车轮战。

课堂上参与“车轮战”和排位赛,同学们感受如何?“跟着老师学了三个多月了,平时也研究战术,不过还是跟老师的实力相差太远。”自动化学院大一学生王茂援说,他是班级“排位赛”晋级的12人之一,但是这一次跟老师对弈,还是觉得自己差了太多,很多“套路”还是没有学明白。学棋,不只是“学棋”为什么要鼓励这门课的新授课形式?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挺介绍,这门课程是面向全校所开展的通识课之一。“探索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专业融通与职业长久发展的特色课程,是学院一直以来的目标。理工科学生有一个特点,都比较追求逻辑,追求实效,这也导致同学们在面对挫折和暂时的阻碍时不知所措。其实,和棋、输棋都是棋盘所承载的一部分,并不一定就要得出一个高低。”张挺认为,理工科的思维是现实的、具体化的,但是一个专业工程师未来能走多远,则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浸润。象棋对弈不仅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和中华传统的“对弈”竞争方式,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一个观念——是万事都能赢,要学会面对失败,拥有及时清零、复盘重来的技能和精神。

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明艳教授参加了此次通识课程示范公开课,她表示,这门课程不仅将“练、评、赛、炫、讲”融合在了一起,还组织了全班参与的排位赛演练和文化讲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带动了整体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理念十分值得学习。她介绍,学校每学期开设130多门通识课程,其中30余门是线下理论课,过去就是纯讲理论,学生参与度不高,但现在通过老师现场与学生对弈的方式,既有现场炫技,又有全班排位赛,还有在线对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未来我们也会将这类好的课堂方式进行一个介绍和推广,使学生能通过丰富的通识课程,体验立足当下、面向生活的大国工程师养成方式。”明艳说道。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