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细看陈国强“亮剑”

2008-03-13     浏览(558)     (0)

 编者按:沧桑历尽风雨路,万千桃李谱诗篇。今年10月16日,学校将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50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本期开始,本报特别开设“校友足迹”栏目,陆续介绍杰出校友,讴歌学子业绩,展示校友风采,首期介绍“973”首席科学家陈国强。
  陈国强是我校85届临床医学专业的校友,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研究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白血病分子发病学和治疗学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2007年1月17日《人民日报》第15版刊发长篇通讯《梦想·激情·原创:细看陈国强“亮剑”》,整版报道了陈国强教授的先进事迹,由于版面所限,本报现选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陈国强的传奇,可以从1979年他落榜的那一天写起。当时他16岁,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考不上大学,就回家种地呗!可比他年长20岁的大哥拦住了他,非逼他再复读一年。他无可奈何地再次参加高考,勉强够上了普通本科的录取线,被衡阳医学院录取了。
  他读了一年医书,心里只是茫然,直到有一天,来自上海的王振义教授(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光临小城,给医学院开了个七天的讲座。科学家的光芒,点燃了陈国强蛰伏已久的梦想之火,他暗自发愿:一定要做王院士的学生!从此发愤读书,四年里成绩总在全系前五名,1985年7月毕业,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他被留校,并有幸作为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成了王振义教授的学生。取得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后,陈国强于1993年9月再次成为王振义教授的学生,攻读内科血液学博士学位。此时,血液学界新的领军人物陈竺留学归来,悟性奇佳的陈国强,幸遇两位明师,点拨得法,“内功”日益深厚。
  陈少侠开始亮剑了!
  侠客传奇的第二个转折,是从陈国强破译“砒霜挑战白血病”奥秘开始。
  陈国强做科研,常常夜以继日。学生开玩笑:陈老师不苦,他美着哪,兴许比去游乐场还快活!特别enjoy(享受)科研的过程。
  他自己也笑:我要是个侦探,绝对称职。其实,科研本身就像是侦探在破案啊,像福尔摩斯,不也是先分析犯罪现场种种迹象(如同搜集实验数据),大胆假设罪犯行踪,再小心翼翼地寻找线索去证明并抓获元凶?
  他极其热爱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谁说科学家非得是苦行僧?
  砒霜剧毒,能杀人无形。然而,国内有些地方用含砒霜试剂治疗白血病竟有奇效。可是,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陈国强好奇了,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侦探”。
  无数次实验后,“破案”成功——原来砒霜能有效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1996年,他的“破案报告”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血液》,封面图片就演绎了这个神奇的“诱导”过程,惊住了国际血液学界和医学界:砒霜能治白血病?有理有据有充分的实验证明,不由你不信!一时间,国际诸多同行都在重复着陈的实验也扩展着这位神奇的陈的研究成果,一批相关药物走近临床。
  而永远向往原创、向往创新的陈国强,却不屑于原地踏步了。这位“福尔摩斯”又转向下一个“现场”。“陈大侠”传奇的巅峰之作开始了。
  这次“破案”的第一个蛛丝马迹,仍和砒霜有关。
  他发现,注入砒霜药剂后,白血病细胞出现两种情形,一是“集体自尽”,迅速凋亡了;二是“改邪归正”,分化成良性细胞。奇异的是,“分化”均发生于患者体内,而“凋亡”却往往出自实验室、也就是体外环境。差异缘何而生?
  陈国强苦思冥想,在一团乱麻中沉浮。各路信息撞击过来。
  他想到从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歹徒往密闭的车厢中注入致命病菌,为了隔离,列车只好一直行驶下去。营救人员只能不断向车厢内输进纯氧,维持旅客生命。谁知病菌竟然奇迹般消失了!
  氧气浓度的不同,能定病菌生死,这是否仅仅是艺术想象?
  还有一些听来的故事:一个垂死的白血病儿,被放弃治疗,搁在泥地上,却传奇般地复苏了!一个罹患白血病的新娘,在结婚生子之后,白血病居然不药而愈!虽无法印证故事的真假,但它们似乎有某种共性,潮湿的低处环境含氧量与常态可能不同,孩子在母体里会吸引子宫中的氧分子从而改变母性含氧量……
  科学的灵感,就出于那电光火石的刹那间!
  含氧量不同!人体内的含氧量仅5%,远低于体外(21%),这是不是破案关键?
  大胆假说之后,又是无数次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福尔摩斯”再次成功:低浓度的氧,哪怕没有砒霜介入,也确实能使白血病细胞分化!
  当看到白血病小白鼠在相当于海拔5000米高度的低氧舱中,肿瘤白血病细胞果然明显分化,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陈国强享受到极大的“破案”乐趣。
  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了,神奇的陈再次引起国际白血病研究学界的惊异。原创的成果,也再次引发相关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