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食蟹记
作者:康复医学院2022级 姜颖婧
前段时间,家里打电话来说晚饭蒸了螃蟹,还附了一张红彤彤的熟蟹照片,那时便觉得,秋天已到了家乡了。
螃蟹是许多地方秋季餐桌的主角之一。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体大膘肥,长相颇剽悍,然而品质好的大闸蟹,价格却不可亲。辽宁盘锦的稻田蟹,蟹型短粗,壳厚而浓黑,肉质紧实。这种蟹的脾气颇大,似乎那方黑土确实能养出豪迈之气。
我自小在潜移默化下,也尤其喜欢吃蟹。湖蟹吃过好几处,海蟹也远海近湾地尝,兴许是乡土情结浓厚,如何的名蟹都不抵家门口的飞蟹鲜美。
渤海湾的飞蟹,青背白肚,壳薄肉厚,没有湖蟹常沾的土腥味儿,而自带海味特有的咸鲜。因而,飞蟹最常见的吃法便是最朴素的气蒸,不苦不腥,锅中的热气都浸透蟹肉的浓香。等揭开金红的蟹盖,握着蟹腿对半一掰,雪白鲜嫩的蟹肉便能尽吮口中。
海边人吃蟹有两个极端。有些人爱吃刚出锅的,定要烫着舌头才觉鲜香,而有些人却好吃冷透的,这时蟹肉更紧,也别有风味。“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明末李贽人谓之“蟹仙”,在他看来,螃蟹之味无可比拟,我亦在今朝点头附和。
蟹的鲜不拘泥于蒸锅,辅以各色佐料,又是别样的佳肴。“剥脐折爪伴葱姜,席散指犹香。”葱姜蒜三位佐料,通常和“鲜”字紧密相连。三味大料配合肢钳尚动的活蟹,两刻钟就能在铁釜中翻腾出极致的美味,而性寒的蟹在辣味十足的配料中和下,也能许人多吃几只。我幼时在亲戚家的满月酒上吃过一次,此后家人仿佛掌握一门诀窍,从中秋起,大小节日常见这类做法的螃蟹。
吃秋蟹多吃公蟹。此时公蟹最壮,头数最足,而母蟹忙于交配孕卵,蟹肉不肥,蟹膏未出。秋捕公蟹既有美食之道,也藏自然之法。
秋食蟹肉,冬品蟹膏。要吃上“壳凸红脂块块香”的母蟹,虽不用挨到寒冬,却也须等至秋末。同是飞蟹,母蟹肉不如公蟹肥厚结实,却多了满腹油黄的蟹膏。而人们除去习以为常的吃法,也愿意在蟹膏上多做文章。
镇江名吃蟹黄灌汤包,皮薄且韧,裹满肚汤汁而不破,待用箸尖一戳,吮的便是香而不腻的蟹黄汤。苏式糕点也钟意用蟹黄点作内陷,四方的糯米小块,传统花纹下隐隐透出蟹膏的橙黄色,入口甜咸交织,妙不可言。更家常的菜品诸如蟹黄拌面、蟹黄炒饭、蟹黄捞汁……蟹膏的吃法丰富,而最能刻进海边娃娃心里的,则永远是寒风天暖炕上,用蟹钳挖出的大块红膏,以及铁盆里空空如也的蟹壳。
如今离家甚远,螃蟹难见,更不用说活蹦乱跳的新蟹。而到了季节,舌尖难免贪恋起往日的味道,也就不可避免地生出思乡之情。
《食事》有言:“人的口味要宽一些。”到一处吃一处,饮食的确是一方水土最常用的名片,只是再怎么被他乡的佳肴吸引,味觉深处,品鉴好坏的伊始依旧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