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诗词歌赋与中医文化

作者:针灸推拿学院2020级 姬中杰    
2022-09-28     浏览(246)     (0)

文章介绍了中医药知识在诗词歌赋中的相通相融关系,以及古今名医与诗词歌赋的结合。文章列举了数例诗词歌赋与中医药知识的结合,如卷耳、桃、丁香、仙灵脾、牵牛、决明子、冬虫夏草、春兰、秋蕙等。这些例子展示了中医药知识在诗词歌赋中的运用,以及名医与诗词歌赋的结合。




  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医药知识虽然与诗词歌赋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两者却同根、同源、同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通相融的关系。下面列举数例。
  卷耳:《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嫩苗可食用。药用具有发表解热、通窍祛湿、益气明目的功效。
  桃:《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桃仁入药有活血化瘀,益气止痛的功效等等。
  丁香:杜甫《丁香》诗曰:“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形象地描绘了丁香的形态:枝干柔软绕结,细叶上生着浮毛,开花疏淡清丽,给人以婀娜素淡的美感。
  仙灵脾:柳宗元《种仙灵毗》:“及言有灵药,近在湘西原。服之不盈旬,蹩躠皆腾騫。”诗歌叙述诗人被贬谪到永州(湘西)后,当地隆冬不寒,气候温暖潮湿,瘴疠之气浓重,所以患了腿脚病,服用了当地盛产的仙灵脾,不到十天,居然就能健步如飞了(蹩躠皆腾騫)。
  牵牛:明代吴宽《牵牛》:“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生甚绸缪。谁琢紫玉簪,叶密花仍稠。日高即揪敛,岂是朝菌俦。阴气得独盛,下剂斯见收。便须作化庵,谁与迂叟谋。”诗歌开头两句点明牵牛是草本植物,可以入药。接下来六句介绍了牵牛的美丽形态和生长特性。牵牛苦寒有毒,是泄气之药,可以消水肿、痰饮,通利大便。诗歌的最后两句写牵牛子具有泻水通便的药效,“便”指大小便,“化庵”即茅厕。牵牛子作用迅猛,应该加以注意,慎重使用。吴宽的这首《牵牛》,从药物的形态、生长特性一直写到它的药性、功用、注意事项,就像是一篇诗化了的中药科普作品,语言流畅自然,确实是一首很好的中医文化与诗歌相结合的产物。
  决明子:明代顾同应的七绝《决明花》:“个个金钱亚翠叶,摘食全胜苦茗芽。欲教细书宜老眼,窗前故种决明花。”决明是一种豆科植物,它的嫩苗可以食用,但最有价值的还是决明的种子———决明子。《神农本草经》早就记载决明能“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等眼病。没有眼病“久服益精光”,也有保健作用。《本草纲目》就说“(决明)以明目之功而名”。诗的后两句用谐趣的笔触,点明了决明治疗眼病的功效。
  冬虫夏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冬虫夏草,是一味滋肺补肾的良药。古人认为它冬天是一条蛰伏于泥土中的虫子,到了夏天钻出地面,整个身体化为植物,生性十分奇特。实际上它是一种叫冬虫夏草菌的菌类植物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身上的虫体。诗人借这种药物的特性,感叹大千世界事物千奇百态、变化万端,知识难以穷尽。
  诗歌富有哲理,读后引人深思。春兰、秋蕙、杜衡、白芷: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兮。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诗人栽培了大片的春兰,种下了百亩的秋蕙,种植了芍药与揭车,还将马蹄香与白芷套种其间。春兰、秋蕙、辛夷、揭车、杜衡和白芷不仅是香草,还是药材,具有药用价值。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杜衡具有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气血的作用。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在这首诗歌当中作者并非是宣扬其药用价值,而是用来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后世文人用来借用药草的属性抒发情感就是吸收了屈原《离骚》的笔法。
  纵观古今名医巨匠,不乏填词吟诗的高手。他们常常以诗言志,以词抒怀;或以诗会友,或吟诗论药言疾。举凡世事沧桑,人生感悟,事业兴衰,临床心得,以及生活情趣等等,无不见之于诗赋文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