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诗人的激情
作者:□李大潜
李国平是一位著名数学家,他集数学家、诗人与书法家于一身,不仅在数学领域有深入的贡献,还充满了诗人的激情和遐想,锐意创新。他逝世后,他的经验与教训更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李国平先生不仅是著名数学家,而且诗词与书法同样功力深厚、出类拔萃。他文理相通,集数学家、诗人与书法家于一身,和苏步青老师颇为相似,他们两人也总是互相推崇与信任,常有诗词唱和。苏步青老师于1980年受教育部委托创建《数学年刊》,李国平先生大力相助,担任副主编,并一直热情关心、鼓励和支持年刊工作。李国平先生酷爱书法,出差时也随身带着文房四宝,我好几次向他索赠墨宝,他总是有求必应,而且很快兑现诺言,从不拖拉敷衍。他那挺拔秀丽、清新脱俗的书法,连同他那热情豪爽、平易近人的个性和风格,都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李国平先生在半纯函数理论及微分方程解析理论等方面多有深入的贡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他作为一名数学家,尽管功成名就,但决不因循守旧,更不止步不前,而是充满了诗人的激情和遐想,满腔热情并坚持不懈地探索未知,锐意创新,先后开拓了数学物理及系统科学中的众多领域,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记得1982年我在武汉参加中国数学会年会的时候,曾听过李国平先生所做的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别出心裁地引入了一类新的积分,为与原来的积分相区别,他把通常积分的记号“∫”反过来写。我才疏学浅,当时没有听懂他的报告,事后也没有进一步深究这种积分与普通积分到底区别在哪里?意义究竟何在?但李国平先生思想之解放,创新意识之强烈,不能不使我赞叹。我想,他的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是丰富的遗产和宝藏,值得重视并深入挖掘,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才是对李国平先生最好的纪念。
1995年11月,我在珞珈山顶参加全国研究生工作的一个会议,曾专门下山看望李国平先生。他见我来很高兴,与我谈了很多他在数学方面的思考,还特别告诉我,他在一份典籍中发现了曾经实际上使用了三进制的证据。从数学史及数学文化的角度看,这自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但当时他谈兴正浓,我没有来得及细问,总想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向他详细了解,但想不到一别竟成永诀,不到3个月,李国平先生就因病与世长辞了!对于三进制实际运用的这一发现,我不知还有没有抢救的可能,如果无人知晓,恐将成为绝唱了。
李国平先生坚信实践出真知,坚信结合实际、面向应用是推动数学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长期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及其它科学技术领域,认真实践自己发展数学的理念,努力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他在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方面的很多成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取得的。近年来,我国数学界正在大力提倡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并将其视为大力发展我国应用数学的一个关键性的举措。在这方面,李国平先生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他的坚定和执着感人至深,他的经验与教训更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