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阳师范学院 - 《南阳师院报》

丹 心 从 来 系 家 国

作者:◎新闻与传播学院康文杰    
2022-09-01     浏览(90)     (0)

本文描述了三位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表达了穿越时空,传递光与激情,无远弗届的丹心系家国的心境。


蝼蚁默不作声,沿着时光的藤蔓不停地攀爬,串起每一个凄楚而惆怅的日子,焦灼地渴盼着时间能够倒流,好让它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先贤们相见。是谁说:“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是谁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是谁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此时的我顿然感悟,只有缘着历史的绳索,穿越时空,让生命在岁月轮回中流转千年,才能触碰到文化的真谛、才能识得先贤心中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知曾经的汨罗江是否雾霭弥漫,好似他心头笼罩的愁绪无法舒展。他伫立江岸哭泣为谁?狂歌为谁?披发流放又为谁?他把炽热的爱国心融入诗文。他选择了用忠心扶起将倒的王旗,他选择了用千张白纸,写满为国为民的心愿。他报国无门,于是他带着对楚国的满腔忠贞,《离骚》的绝唱、上下求索的脚印卷入到那滚滚而逝的汨罗江水中去。直到今天,他挥洒的文字依然掷地有声,他拳拳的爱国之情依然叩击人们的心灵。他就是屈原。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不知那广袤的北海边是否大雪纷飞?挥一挥羊鞭,对抗孤独,挺起宁死不屈的脊梁;弄一支秃笔,笔墨挥洒,写下对大汉的深深眷恋;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闲逸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牧羊北海边,饱经雨雪十九载。渴饮雪,饥吞毡。雁北归,双鬓催。夜时听笳声,入耳心憔悴。西风烈,马蹄碎。离愁与谁诉?唯有荒凉一片。而今劲节天下知,终叫匈奴心胆碎,不辱汉天威。他的爱国之心让人们为之动容。他就是苏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知沙场是否还有他破阵杀敌时意气风发的身影?赤心忠勇铸就七分傲骨,刀光剑影里,他跨马阵前杀千敌,只身奔往敌营杀叛军。国破山河,风雨飘摇,但上马持剑,为的是自己热爱的祖国,纵然战死沙场,也无悔。但是你刚正不阿,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只能忍受着屈辱与不满,选择为国沉默地南下闲居。一遍遍的哭诉,一次次的期待,你在夕阳下痛拍栏杆,发出悲怆的呼喊,却始终等不来朝廷的回头。北方飘来的雪是窗前的明月,提笔是浊酒下肚,泪中的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下的是滚烫的热血。他有沙场抗敌的英姿,亦有案前执笔的惊才,他的豪迈是从猎猎秋风中捕来,他的婉柔从纤纤花枝上摘得,他用一生谱写了永恒不变的对国家的痴爱。直到今天,他的爱国豪情还让人为之赞叹。他就是辛弃疾。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不知他望着滚滚乌云,似乎要吞灭一切的大雨,内心是否依旧沸腾?金戈铁马,血流成河,他只有一个念头——抗金复国。朝堂上的贼子奸臣,后宫中的管弦呕哑,是他的心头之悲。“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之时,僵卧孤村,仍位卑未敢忘忧国。不知在多少绵绵雨夜,又梦铁马冰河。他永远是蜀地边关前线的战士,他的心永远为祖国跳动。他的诗文,是浩瀚文海里的灯塔,永远折射着耀眼的光芒;他的丹心,是朗朗星空里的明月,永远照耀在华夏儿女的心田。他就是陆游。

篝火繁星,映射出他们光芒的人生。在这穿越时空而永恒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夜深人静,苍穹深处,月光还是亘古的月光,在孤灯下垂眸低吟的诗人仍有豪情涌动。这腔家国情怀有如光之传递,激扬澎湃,无远弗届。

丹心从来系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