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建设对于高校科学研究和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等院校深化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当前进展来看,我国高校科研诚信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具体集中表现有:一、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科研诚信制度规范:我国高校科研诚信建设全面启动始于21世纪初,至今科研诚信政策制度逐步完善。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等院校,都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作风学风建设、优化学术环境等目标为指导,逐步出台了各级政策规定并取得明显成效。二、多措并举,严反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为遏制规避可能存在的学位论文抄袭、代写、数据造假等学生学术不端问题,教育部门及高校不断加强对于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加大对涉学术不端学生的查处和惩戒力度。三、深化警示教育,科研诚信宣传教育逐步普及:高校积极发挥科研诚信教育作用,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广泛开展各类科研诚信教育,起到良好作用。
同时,针对部分高校可能存在的科研诚信制度落实缺位、学术评价机制合理性不足、科研诚信监管机构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完善职称评定标准,优化学术评价体系:高校应在科技和人才评价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合理学术评价机制,紧跟国家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制度改革步伐,破除职称评定和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唯项目”等不良导向。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正确的思想价值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高校应持续不断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宣传教育,确保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科研选题、项目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第三,明确高校内科研诚信监管主体及职责:为避免科研诚信建设、监管机构不明确等现象发生,高校应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履行科研诚信建设职责,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诚信监管和学术不端查处中的重要作用。
□转摘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