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四史”学习教育之我心向党】一名普通老党员的坚持
作者:能动学院 齐方榕
“我没做过什么特别的事,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当我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党龄37年的奶奶何运如和我讲述了她的党史岁月,她说这是对她这一生最好的总结。
何运如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月,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那时候一穷二白,饿着肚子上课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孩子们只好用知识和思想来填充饥饿。老师总会这样鼓励他们——共产党拯救了中国,带来了新中国,也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彼时在何运如脑海中无他,只有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过更好的日子”。
为了向党组织靠拢,何运如在学校中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她始终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要过上自己希望的好日子,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当时,全国上下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组织没有安排过多的体力活给何运如,但她想要证明自己,挑粪、种田等各种别人避之不及的活她都接。当时,身边很多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但她仍坚持干好自己的活,成为生产队中的能人。
也因如此,公社把当年唯一一个推荐上大学的指标给了何运如,让她到湘潭市红卫街的老湘潭师专(今湖南科技大学)就读。还未完成学业,她就响应湖南省教育厅的号召,前往乡村任教。
从田野劳作,到校园进修,再到黑板上一笔一画,何运如始终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1969年,她到新泉小学代课教学,负责六个班,每个班三节课;1971年,她到长岭中学任教,彼时组织对于教师的考察尤为严格,业务劳动强度大、教学要求非常高,她带领同学们扫厕所、天井,哪里有苦吃就去哪里。
经过党组织长期考察,1983年10月,何运如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时整个区的教师党员只有三人。
随后,组织委派何运如先到仙峨小学担任校长,然后到花门中学带初中班。学校教学环境差,没有自来水、电灯,用松黄土垫着几块红砖,就是洗澡的地方。人手不够,所有事的大家一起干,领导更是要挑重担。植树节种树,其他同事俩人种一棵,她独自负责一棵。值得高兴的是,30多年了,那些树都已枝繁叶茂。她当年手把手教导的学生,现在也成了老师。
1994年,当了25年老师的何运如,通过考试,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务员,先后到计育所、民政所工作。她积极到村上办点、走访村上困难户,关心退伍军人和残疾人工作状况,一声“何老师”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乡镇。
何运如的良善品格体现在方方面面。1999年,有个流浪汉抓她后院的鸡食被她看见,看着和自己学生一般年龄的孩子,她于心不忍,准备了饭食给他。他也不说话,一直傻笑,何运如便给了他张纸,让他仿照试卷填空,写上某某省、某某县、某某镇、父母姓名等。这招果然有用,他写下了很多信息。何运如便打电报到他家,他的亲人两天后赶来接他。这期间,流浪汉就留在她家中,由她打理个人卫生、准备被子衣服,又请当医生的爷爷给他看病开药,直到被亲人接走。至今,何运如仍惦记着那个孩子。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何运如坚持在普通岗位上干好自己的工作。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也是如此,他们是高楼上的一块红砖,不起眼,却不可或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们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对党的一片赤诚,一生都在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而今,我也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奶奶何运如的故事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我们应当从老一辈党员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路。作为一名能动学子,我会谨记“铺路石”精神,立志成为“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长理人,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贡献出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