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名人风采】哲学家贺麟和翻译
作者:郭言真
贺麟,中国著名哲学家。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就读七年。后赴美国、德国留学,专攻哲学。1931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北大哲学系。195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贺麟结缘翻译有三个亮点:翻译实践,翻译评论,翻译理念。
贺麟在清华学堂学习的第六年,选修了吴宓开设的“翻译”课,学习翻译的原理、方法与技巧,并翻译了歌德、海涅等人的诗歌和莫泊桑的小说,见诸《清华周刊》《大公报》副刊。贺麟留学回国后,翻译实践便聚焦于哲学学科翻译。他翻译了黑格尔的《小逻辑》《精神现象学》《哲学史演讲稿》,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知性改进论》《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等。基于此,国内翻译界不仅称其为“著名翻译家”,认为他开拓了中国对黑格尔哲学的翻译工作;而且还赞扬他的译文“忠实、流畅、亲切、易晓”,成为国内最畅销的西方哲学著作。
贺麟撰有长篇评论《严复的翻译》,发表于《东方杂志》,时在1925年11月。贺麟在该文中对严复的译事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评价。第一,严复选择原著极为“精审”。第二,严复提出了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第三,严复的译文附有几种“副产”,如对原文思想的附带介绍、原文作者小传和论评、结合原文对中国“旧思想习惯”的批判、张扬自己的“政治社会的主张”。这些“副产”既“取材精审,文亦甚美”,又“至为有力”,“影响很大”。第四,严复的翻译影响很大,受到了国内外学界巨擘的高度赞扬。蔡元培称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胡适称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柳诒征称严复翻译的书几与晋、隋、唐、明诸译书相颉颃。国外学者如日本人稻叶君山亦有相当说法:《天演论》发挥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说,四方读书之子,争购此新著。
贺麟的翻译理念,则体现在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上的《谈谈翻译》一文中。首先,从哲学的视角厘定了“翻译”这一概念。他指出:“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与原本(text)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nica-tion),其中包含理解、解读、领会、移译等诸多环节。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的凝结和完成。”其次,点明了翻译的“哲学基础”,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同理同之处,才是人类的真实本性和文化创造之真正源泉;而同心同理之处亦为人类可以相通、翻译之处,即可用无限多的语言去发挥、表达之处。”复次,翻译也是一种“再创”活动,不仅仅是“模仿”。基于此,“好的译文却往往不亚于原本,甚至可能优于原本。”他认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群己权界论》《群学肆言》等书,“较之原本更美”。
毋庸置疑,贺麟的翻译实践、评论和理念,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推动翻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今年9月20日和9月23日,分别为贺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和去世30周年忌日。谨以此文表示对老人家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