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当好引擎 聚力发展 为实现“百强”目标不懈努力奋斗
作者:人事处 刘宏伟
当前学校人事人才工作正在不断适应“百强”大学建设的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调整与变革。奋进征程中,人事工作、人才工作承载着重要职责,也承载着学校党委行政的厚望、全体师生员工的期盼。今后的人事人才工作应当重视并落实以下方面。
改善环境。一是制度环境。学校秋季学期党政工作例会(扩大)会议指出,“对于承担核心攻关任务的学科,优先配置的资源必须跟上去,人事部门要抓紧研究,推进配套举措”,要“谋求交叉学科人才引进,围绕交叉学科新方向展开布局,积极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国家级专业要有国字号人才领衔,省级专业要有省级人才领衔”“要统筹用好编制资源,优先考虑事业发展、立足实际、兼顾历史、预留发展空间,对各单位的编制进行新一轮核定”,“要积极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等等,都对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人事处的主要工作将围绕上述讲话精神进行攻坚。二是用人环境。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的学科、科研、平台、专业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关键还得人来做。因此,要给予各方面人才特别的关爱,始终坚持“眼中有人才,心中有责任”,扎实推进软硬环境建设,有序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让爱才敬才蔚然成风。我们在改善好环境的同时,也要强化人才的契约精神,引导他们涵养情怀,懂得珍惜。
强化主体。学院是用人主体,承担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的主体作用。人引进来了,关键得看学院怎么培养、管理、使用,这个主体责任如果不担起来,人才队伍就建设不好,长此以往,则形成恶性循环。宏渊书记在学校秋季学期党政例会(扩大)上的讲话指出,“学校的事业呼唤教授们继续身先士卒、奖掖后学,多带一些年轻人。要引导广大教师落实好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基于此,人事处目前正在起草《长沙理工大学教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充分放权给学院,尊重学院学科差异,强化聘期考核,坚持分类评价,着力用好用活人才。
造就大师。长理的“诗和远方”是实现 3个梦:“长理梦”——百强梦、“教师梦”——大师梦、“学生梦”——报国梦。“教师梦”就是更具情怀、更受尊重,实现“教育报国”。教师要“成就一个自我:努力成为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学校要实现A类学科、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的不断突破,关键是要有大师领衔。上半年学校党委召开了首届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一”人才目标,加快构筑湖湘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人才战略举措。人事处也将围绕建成一支以“100名领军拔尖人才”领衔、“1000名优秀骨干人才”支撑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发力,正在修订《长沙理工大学终身(名誉、客座)教授和外聘(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长沙理工大学特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办法》等文件,探索实施“首席科学家”“终身教授”“特聘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制度。
造就大师的途径一是从外部引进,二是自己培养。每种方式都各有优劣。直接从外面引进也好,自己培养也罢,关键要看这些人才能否真正给学校做出贡献。每条通道都是通的,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重要的是做好评估与分析。作为牵引改革发展的引擎,人事人才工作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许多险滩要过。惟有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全面决胜“百强”不懈努力奋斗。